栾静/文
每个周五,都是与美好相遇的时刻。7月18日的《天府周末》,愿和你一起享受纸页里的慢时光。
有人说,文物修复师是让文物“起死回生”的医生,而这背后真正的沉寂与坚守,却鲜有人知。7月5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面对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位选手,四川的杜少飞与任俊峰以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分别夺得了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修复师到底如何与古人“隔空合作”,让文物“起死回生”?请听听杜少飞与任俊锋怎么说。
中国戏曲传承演绎到今天,川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多彩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无穷的魅力。守正创新的理念,正在化作川剧人的具体实践。人才断层正在弥合,艺术的接力棒从“独树孤木”转向“林荫成海”;《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让川剧振兴有法可依,映照出社会各界共促川剧传承保护的合力;戏歌选段、川剧绝活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传统剧种的创造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国风元素碰撞“Z世代”审美,川剧美学的新表达正渗透进当代大众的生活日常。本期百人谈,邀请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与大家一起,走近川剧,感受其独特魅力。
民间常言“听京剧、看川剧”,寥寥数字,概括了川剧在舞台表现上的魅力。前不久川剧《欧阳修》的亮相,无疑是对这一说法的印证。该剧展现出的“三个好听”“三个好看”特点,诠释了川剧艺术的底蕴,不仅为戏曲领域如何活化历史资源、彰显文化自信提供了参考样本,也印证了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具有的生命力与创新空间。《欧阳修》好听好看在哪里?请看吴元会细细道来“三听三看”里的历史回响与艺术传承。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毫厘光阴间 文物修复师的“冷板凳”与“热匠心”|天府周末·封面
10-11版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90)丨让蕴含精深文化内涵的川剧深入当代大众生活——专访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