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与四川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日前亮相四川美术馆,为观众交出一份四川美术新生力量的亮眼“成绩单”。7月23日,本次展览策展人邬林在四川美术馆接受了记者采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邬林介绍,作为四川省级综合性大展,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自1980年创办以来,便以发现、扶持、凝聚、储备四川美术新力量为重要使命。众多怀揣艺术理想的青年创作者从这里起步,逐渐成长为全省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
本届展览延续了以往的热度,得到四川籍青年美术家以及长期在四川工作、生活的青年美术家的积极响应。征稿期间共收到1052件参评作品,经评委严格的初评与复评,最终遴选出200件参展作品,其中优秀作品51件、入选作品149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粉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多个类别。
“虽然征稿要求是45岁以下,但大部分作者都是40岁以下,甚至更多集中在30岁以内。”邬林说,这也使得参展作品的风格呈现非常当代,青年艺术家们更多关注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在艺术表达上也更加自我一些。
李玥萱的版画《回航绮梦》就是一例。四川是版画大省,尤其以黑白木刻见长,《回航绮梦》却以水印木刻的手法,展现了对战争、儿童成长等宏大议题的思考。“它不是常规的方形构图,而是异形构图,视觉语言用了涂鸦手法,整个作品的面貌非常新颖。”邬林说。
李玥萱版画作品《回航绮梦》
王梓棋的综合材料作品《纸的迁徙》,将长方形的作品主体置于菱形的背景板上,再以快递纸箱的瓦楞纸板为基础,结合纸张、抹布等不同材料,构成了一件色调和谐统一又带有抽象风格的作品。邬林表示,许多青年艺术家往往急于通过作品表达自我,《纸的迁徙》反其道而行做起了“减法”,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王梓棋综合材料作品《纸的迁徙》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些艺术家通过创作回应当前如火如荼的AI话题。四川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刘童成的版画作品《新生》,表现了从远古时代到“芯片时代”的巨大变化。“这个作品灵感来源于一系列AI软件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童成说,这些变化起初让自己感到焦虑和不安,慢慢又感觉到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此需要正确认识人与AI的关系,面对多元化和谐共生的新面貌。
刘童成版画作品《新生》
邬林也表示:“我们应该拥抱新技术,不能依赖它,也不能回避它,因为它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