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绽川韵!川剧《丁宝桢》北京巡演圆满成功

2025-07-30 16:39: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曹湲

文/图 吕萱

洪水肆虐的都江堰畔,一位白发官员面对天灾人祸的夹击,突然振臂高呼:“我的青天是黎民!”

这句响彻川剧《丁宝桢》舞台的宣言,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激起回响。

7月29日19:30,川剧《丁宝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圆满落幕,赢得满堂喝彩。精彩的演出动人心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巡演标志着丁宝桢的清廉形象和川剧艺术魅力跨越地域、走向全国。

这部凝聚了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智慧的廉政题材新作,是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汇集各方力量倾力打造,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作演出,旨在打造廉洁题材文艺精品,让廉政故事跃然舞台,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自2024年11月12日在成都金沙演艺中心首演以来,川剧《丁宝桢》已演出33场,不仅在成都各区(市)县的剧场、社区、高校轮番上演,还走出成都,先后亮相重庆、遵义、天津和北京,让全国观众领略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丁宝桢的精神内涵。

此前,川剧《丁宝桢》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演展示活动”线上展演剧目,并在“文艺中国”视频号、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展播,进一步扩大了该剧和川剧艺术的影响力。


丁宝桢,这位晚清名臣的名字,在四川历史上熠熠生辉。在任四川总督期间,他大修都江堰、整顿吏治、廉洁奉公,为后世树立起刚正睿智的形象。

川剧《丁宝桢》正是取材于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真实事迹。与一般历史剧不同,该剧打破传统好官形象的公式化塑造,以波澜壮阔的气势重现都江堰历史画卷,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塑造出一个生动多面的丁宝桢。剧中通过明暗线交叉叙事,呈现他任职四川总督期间勤政为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清白传家的多个片段。

在编剧廖时香的笔下,丁宝桢呈现出特立独行、可亲可敬的形象。剧中的丁宝桢既是“温暖贴心的慈祥长者”,又是家中“以身作则、洁身自好的快乐小老头”,在官场则“既幽默风趣又雷霆万钧”“以真心换真心”。因此,剧目光彩夺目、内涵丰富,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


舞台呈现上,“桢楠树”的意象贯穿全剧——由演员扮演的大树屹立台中,象征着丁宝桢深受百姓爱戴的精神品格,也暗喻其名“宝桢”的深意。导演安凤英借用川剧大靠武生的形象,把丁宝桢的内心情感和人物品格做了意象化表达,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极具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

制作班底上,川剧《丁宝桢》汇聚了国内优秀创作力量,由著名剧作家、一级编剧廖时香执笔,中国评剧院一级导演安凤英执导,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一级指挥周玉作曲,著名舞台视觉设计师韩江担任舞美设计,著名舞台人物造型设计师李亭逸担任服装化妆设计,两位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超、王玉梅担纲主演。


川剧《丁宝桢》的首都之行,开启了川剧传播新征程。作为川渝共同的文化瑰宝,川剧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展示其独特魅力。对川剧艺术而言,此次巡演是一次突破地域限制的重要机遇,在北京这样的文化高地演出,让更多北方观众感受到川剧唱腔的优美、表演的精妙和舞台的写意美学。

川剧《丁宝桢》是成都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该剧以丁宝桢的廉政故事为蓝本,将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艺精品,不仅通过丁宝桢这一历史人物向全国观众展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成果,还通过艺术化表达,丰富了天府文化的精神内涵。当剧中都江堰修堰的场景在首都舞台重现,成都“因水而兴、因堰成名”的城市记忆也随之传播。

(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