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周末剧透:700多张珍贵照片,重温“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

2025-07-31 17:48: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简霞/文

每个周五,都是与美好相遇的时刻。8月1日的《天府周末》,愿和你一起享受纸页里的慢时光。

1939年至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在巴蜀大地完成了一次“逆时代”壮举。学社成员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进行了173天的川康古建筑调查以及以李庄为据点的重要田野考察工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6日,“漫长的调查——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在成都市美术馆启幕,展出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700余张照片,让观众不仅得以一窥80多年前的四川古建筑风貌,更为营造学社成员烽火中的家国情怀、文化守望所深深打动。

自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一大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有序建立,为全球非遗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作为出生在四川凉山的彝族学者,巴莫曲布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她看来,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通过尊重差异增强文化创造力,避免文化均质化乃至同质化。本期百人谈,我们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听她讲述春节申遗背后的故事,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考量什么是非遗,如何探索非遗保护的基本路径。

李作民是川菜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开发的关门弟子。从2018年开始,他就专门收集、整理川菜相关的口述历史,由此接触到了很多民国以来川菜大师的往事、著名餐厅的珍贵资料,这些藏着川菜灵魂的记忆,不能也不应该被时间冲淡。从本期原上草开始,我们约请李作民开设《锦官城食忆》专栏,陆续给大家讲讲那些老馆子菜里的用心、厨师的故事,还有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烟火气,希望通过文字,让三义园的牛肉焦饼香、荣乐园的宴席味道……重新回到大家的舌尖和心里。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一群建筑学者的“逆时代”之举丨天府周末

“她是一位建筑师”为何重要?“漫长的调查——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展览专题介绍林徽因丨天府周末

10-11版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92)丨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把整个价值链保护起来——专访春节申遗工作组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

12版

三义园牛肉焦饼: 一锅酥香里的成都烟火|原上草·锦官城食忆

厚植本土,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关于“四川造”舞台剧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西岭雪·戏剧评论

原上草|金铃子:木语

原上草|廖林:秀水长滩

秦天柱:泛舟赤壁,感怀人生丨原上草·品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