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云鸽
在成都夏日的热浪里,即将结束电影《南京照相馆》密集路演的杨恩又终于得空喘口气。练舞、画画,为开学做准备,是这位成都籍小演员难得的假期日常生活。“不拍戏的时候,都在成都。”谈及家乡,她的语气里带着天然的亲近,“喜欢它热辣、真诚、直爽的一面。”
这份骨子里的真与韧,悄然融入她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中饰演的灵魂角色——照相馆老板的女儿金婉仪。与以往角色不同,杨恩又坦言:“这是我第一次塑造战争中的人物。过去的角色或许还能挣扎、改变些什么,但婉仪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屠杀里,没有任何可能扭转命运。”金婉仪,一个原本拥有鲜活生命、沐浴在父母宠爱中的小女孩,生命在毫无防备间戛然而止,成为1937年南京城无数消逝孩童的缩影。
童真映照残酷:纯净眼眸下的历史暗影
杨恩又认为,电影《南京照相馆》中金婉仪的特殊性在于,她并未直接暴露于最血腥的战场,大部分时间,她藏身于幽暗的地窖。“她没有亲眼见过战争,但却是真相很关键的守护者。”杨恩又这样理解角色。当地窖中的人们将记录日军罪行的照片底片缝进衣襟,当大家展现誓死传递真相的决心,年幼的婉仪瞬间懂得了那些冰冷底片承载的关乎家国存亡的千钧重量。
正是这份藏于地窖的“间离”,赋予婉仪眼神一种穿透性的纯真。“她的眼睛越清澈,映照出的侵略者罪行就越发显得肮脏。”杨恩又点出了角色设置的精髓。婉仪如同一面无邪的明镜,无声控诉着被粉饰的“亲善”谎言。
片场回望:镜头里的真情流露与创作自由
在影片中,婉仪与父亲(王骁 饰)生离死别的一场哭戏,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提及这场重头戏的情感调动,杨恩又的秘诀是“真实代入”。“那是和王骁老师拍的第一场戏,我就把他当成我的爸爸,不太会表达却把爱深藏心底的父亲。”王骁演绎出的那份对女儿刻骨的不舍与乱世中深深的无力感,瞬间击中了杨恩又。“一想到婉仪再也见不到爸爸,想到战争里那么多孩子永远失去了父母,那种难受就涌上来了。”
在杨恩又眼中,导演申奥是引导她理解婉仪从被动避难到主动守护转变的关键人物。“申导很有亲和力,开拍前就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让我能真正‘回到’1937年。”更让她感到珍贵的,是创作上的自由度,“他非常愿意倾听我对表演的想法,给了我很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为无限贴近那个时空的孩童状态,杨恩又下了苦功:研读幸存者资料、观看历史影像,甚至专门学习了南京方言。
历史不是课本:她的“推广”带着少年的使命感
当被问及金婉仪的故事对当代青少年的独特价值时,杨恩又的回答超越了角色本身,带着沉甸甸的思考:“我们必须记住,民族曾经历那样一段充满血泪的屈辱历史。它时刻提醒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她甚至化身电影“推广大使”,向同学、朋友真诚推荐:“电影没有刻意渲染血腥暴力,它像一幅留白的中国画。不必担心年纪小会害怕,温室里长不出抵御风霜的劲松。希望大家看完,都能对这段历史有更深的记忆,珍惜当下和平的来之不易。”
从《人生大事》里的武小文、《恶意》中的静静到如今的金婉仪,杨恩又的角色总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冲击。但在镜头之外,她依然是个怀揣斑斓梦想的女孩。问及未来,她表示自己不排斥试试穿漂亮裙子的公主类角色或挑战喜剧。
当历史以影像叩击心灵,孩童的纯真成为穿透谎言的利刃。杨恩又用她的理解与演绎,让金婉仪不再只是历史书页上的一个符号,而成为映照人性与时代伤痕的清澈眼眸。
(片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