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出人出戏出圈”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将释放新活力

2025-08-05 21:45: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向宇 摄影报道

“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共赴这场川剧艺术盛会,一起在四川的青山绿水间、烟火街巷里,感受川剧魅力、品味巴风蜀韵!”8月5日,四川新闻发布厅传来面向观众和游客的盛情邀请。会上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将从今年8月启动,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新闻发布会现场。向宇 摄

从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川剧发展不断迎来新的活力元素的注入。在新一届川剧汇演中,人才培养、剧目建设、传播破圈的新画卷,将逐步铺展,助力塑造更加靓丽的梨园图景。

“出人”

名师高徒合力打擂

川剧青年演员的亮相,成为全场新闻发布会中的一个动人环节。梁浩龙、李玲琳、但歆婷、薛川、吴佳睿等5位优秀青年川剧演员陆续登场。新闻发布厅短时间内化身舞台,容纳了川剧演员的献唱和参会者的持续掌声。

这样的发布会环节设计背后有巧思。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将首次策划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5位川剧名家名师陈智林、陈巧茹、崔光丽、许明耻、李乔松,与优秀青年演员组成5组“一对一师徒对子”,开展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展演评比推介等,培育能担纲大戏的川剧演员。

“我们根据行当划分确定了5位川剧名家,他们都是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包括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同时,我们选拔了5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基础扎实、艺术天赋优秀,均获得过省级以上专业奖项。”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介绍。

在传统“师带徒”模式的基础上,“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引入擂台赛机制,拟于2026年开展“名师高徒”擂台赛活动,以赛促学、以演代练,激发传承活力。

在四川省第七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决赛中崭露头角的“00后”川剧演员但歆婷,成功入选了上述计划。“在参加川剧汇演的过程中,希望把川剧韵味和川剧之美传播出去,让更多年轻人更加喜欢川剧,呈现出更精美的作品。”但歆婷表示。

但歆婷在发布会上献唱。向宇 摄

“出戏”

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从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剧目展演评比就是重要环节。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俊武介绍,历经前两届川剧汇演的打磨,四川省内川剧院团剧目创演质量进一步提升。《梦回东坡》《丁宝桢》等重点剧目完成全国巡演;《大千世界》《欧阳修》《追光》等剧目完成创排;《芙奴传》《情探》《变脸》在全国范围内的戏曲展演中博得奖项与好评。

以巴蜀文化的挖掘为导向,本届汇演在前期指导创排一批三国题材、革命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的精品剧目。今年8月至9月,众多剧目将在成都陆续开演。《白蛇传》《彩楼记》《榕荫记》《欧阳修》《丁宝桢》等15部大幕戏及《跪门吃草》《别洞观景》《拿虎》《挑袍》等13部折子戏经过遴选进入集中展演。经过打磨提升、巡演展演、评选奖励、宣传推介等环节,汇演将推动入选剧目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汇演首次策划举办四川省川剧汇演精品剧目北京展演周。4部大幕戏、4部折子戏将奔赴北京展演,同步开展“戏游四川”文旅推介、川剧艺术导赏体验等,让川剧之韵、巴蜀之美在首都绽放。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剧目表。主办方供图

“出圈”

文旅融合更加深入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做靓川剧等特色文旅名片。发布会提到,作为四川代表性名片之一,借助川剧汇演的平台,川剧将得到更多破圈推广的助力,在文旅融合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可听可游可耍的川剧文化之旅,在现场得到重点推介。本届川剧汇演将梳理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将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串联,构建“观剧知历史、游景懂文化”的体验链条。

以新创剧目《丁宝桢》为例,观众在观演后可循着剧中历史脉络探访都江堰,让川剧从舞台艺术延伸为解读四川的“活态教科书”。川剧汇演观演门票票根还将成为“福利通行证”——持票根的观众可在指定点位享受门票折扣、文创产品优惠。

年轻化表达也在川剧的传播中得到强调。为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受众,本届川剧汇演鼓励采用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形态开展推广,例如邀请国际友人、网络达人等担任“川剧体验官”,以沉浸式妆造、唱腔学习视频等打造跨圈层传播话题。此外,上述“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参与者将参与微短剧、短视频制作,向公众展示川剧传承的精彩故事,并走进景区、深入校园,推动川剧与旅游等领域的融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