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向宇
8月16日,2025南国书香节。那个写出《人世间》感动人世间的“老头儿”、茅奖作家梁晓声携新作《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脱口秀”。正襟危坐却讲着令人捧腹的故事:在大热天开暖气,遇孙颖莎秒变粉丝,这辈子最想成为歌手,开着车去工地唱歌……
夏天要开暖气?
梁晓声一开场就聊起了在广州的意外遭遇,他笑着说:“说几句题外话,从北京来到广东,有一个没想到——在广州挨冻。我们14号、15号的晚上,房间温度就比较低。昨天下了一场雨,前天也下了,屋里就更凉了。”
他话锋一转,说起宾馆的贴心安排:“昨天你们没有想到吧?宾馆里面给我提供了热暖气!年轻人可能觉得‘好爽,好长时间没这么爽了,好凉快’,但我就觉得有点心冷了,这是老了,不服不行啊。”
见莎莎,秒变粉丝?
“有一次我参加活动,在人大附中。我旁边早早的就坐下了一个女孩,个子不高,穿的是校服。我就以为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在做服务员、引导员,她又那么严肃地端端正正坐在那,我也没有跟她说话。然后我们要上台合影的时候,她向我做出了‘请这位老头先走’的手势,我就跟她走了。”梁晓声的回忆引得全场好奇,这女孩是谁?
“后来别人介绍的时候说‘除了梁先生,还有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梁晓声瞬间就激动了,“我在认识她之前已经关注过她,站在乒乓球台一侧,几乎就是五虎上将的那一种感觉,几乎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一种感觉。尤其是比分落后,已经落后了三局,她还能一局一局地扳回来,这是何等小女孩?她的内心怎么会那么强大?强大到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会扪心自问,你做得到吗?很惭愧。”
梁晓声笑着透露:“孙颖莎是我主动加微信的唯一一个人,我给她发了一条消息,她也只给我回了一条。”
当歌手,不要费用?
一个作家,真正的愿望是做个歌手?梁晓声自曝:“要是从少年时期重新来过一遍人生,我最喜欢的职业是唱歌,做歌手就行,不一定是歌唱家。”
至于为什么偏爱唱歌,他说:“唱歌能挣钱养家糊口,有时候挣得还不少,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歌能自我疏解,还能抚慰他人。”
梁晓声甚至连具体场景都想好了:“开着车,带着吉他——我自己嗓子又好,中低高三种音域都能唱,既可以唱美声,又可以唱通俗,还可以唱民族歌曲,而且我还能作词谱曲。看到哪个工地上大家在休息,就停车下来给他们唱一曲。也不用在面前摆个盆要钱,就直接跟大家合张影,抵了,我就走了。”
学生不准写他?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的老师,对学生,梁晓声有自己的规矩:“我在大学12年,课堂上没讲过自己的作品,最初还不允许本科生、研究生写关于我的论文。这成什么话?老师在课堂上因为自己是作家,就让教过的学生写篇论文分析自己的作品,像什么样子?”后来,同事和学生们提意见,说这对学生不公平,‘你就是作家,你的作品就在那,我们看你的作品凭什么因为你是老师就不能写?’这才放宽了。”
读小说,不是读书?
谈读书,梁晓声态度挺鲜明:“读书节提倡读书,绝对不等于读小说,我早就不读小说了。换句话来说,我们写作的职业也不需要我成天读小说,一个觉得自己是作家的人,光读小说,他的小说又写不好。”他觉得“小说是桥梁书,是让人跟书发生亲密关系的起点,从文学作品开始,到30多岁工作后,再根据兴趣读天文、地理、历史、传记,养成和书为伴的习惯,最后成为知识相对多元的人。”
现场没有签售?
现场数百名台下读者捧着新书、拖着箱子,满眼都是对亲笔签名的期待。谁料两小时讲座收尾,他一句话就浇灭了所有人的念头:“今天,不签售。”
“各地跑讲座,主办方总催着签书。”梁晓声笑叹,“我在大学从不讲自己的作品,犯不着跑这么远就为签个名?再说我手慢,仨小时最多签200本,剩下的人没拿到,那么遗憾多不好。”
梁晓声一句“亲爱的同志们,请原谅,我们几乎没有签书环节,不要失望。”台下反倒鼓起了掌。末了,他提出解决方案,“昨晚跟主办方磨了半宿,出版社连夜刻了我的手写体印章,签章弥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