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 晨明啸:刻在民族记忆上的丰碑上(组诗)

2025-08-28 16:01: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晨明啸
 
川军战歌
 
扛着简陋的武器,穿着粗布褴褛的军装
闪着淳朴的目光,挺着瘦弱的身躯
三百万贫穷川中儿女,毅然背井离乡
开赴抗战的前方
 
因为,没有足够的弹药
用得最多的就是肉搏、砍刀
和流着母亲血液里的
无穷力量
 
因为,缺少文化,道不出高谈阔论
单纯得像母亲那颗缝补破旧
衣裳的钢针,化着犀利的仇恨
直射鬼子心脏
 
因为,战事匆忙,登记册上
漏写的姓名,留给岁月难以填补的伤
白发望断天涯,最终融进"四川英烈"的
丰碑,化作永恒的守望
 
因为,贫瘠的故土托不起棺椁
异乡的黄土掩埋忠骨,唯有不灭的
英魂,踏着月光还乡,在双亲梦畔
轻声呼唤——爹娘,儿回来了
 
危急时刻,人人争进的是敢死队
队员以命为刃,万千英魂凝聚成利剑
冲杀开强大敌阵,打得鬼子闻风丧胆
 
当残阳如血浸染大地,侵略者的
钢铁车流碾过荒原,你们愤怒冲向敌阵
草鞋踏碎敌阵的轰鸣,奋力拉响
最后一颗手雷,化作漫天灿烂霞光
 
也就是当时这支被轻视的川军
用川人的勇敢、聪明、战法
打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战绩
用血肉之躯铸就长城
未染墨香的灵魂
却在枪林弹雨中写就
最磅礴的诗行
 
三百万川军啊,归来故乡的
是不朽的英魂;留下的
是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
不屈的民族精神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芦苇荡里的风,至今,仿佛还飘荡隐隐硝烟
纪念馆玻璃展柜里,锈蚀的长枪
沉默着,却依然闪着不息的寒光
木制小船,其帆随参观人流跃跃鼓荡
似乎,可以随时听命起航,奔向梦里的芦苇荡
 
曾有一群身影,无惧凶残的侵略者
在白洋淀纵横的水道间,如鱼穿梭
木船劈开浪花,雁翎划破暮色
他们把智慧藏进芦苇丛
将热血融进碧水清波
将白洋淀变成与敌较量的战场
 
敌人的汽艇嚣张轰鸣
怎敌过芦苇迷宫里的奇袭
土枪土炮、大抬杆
在水乡织就天罗地网
每一次出击,都是猎鹰的俯冲
每一声枪响,都震碎侵略者的美梦
 
如今,泛黄的照片、斑驳的船桨
在纪念馆静静诉说
那些在浪花里浮沉的传奇
芦苇依旧摇曳,淀水依旧流淌
而雁翎队的故事,早已化作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在时光长河中熠熠闪光,铸造书写着
新时代里白洋淀的繁荣篇章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在茫茫平原,村庄成为
唯一能阻挡侵略者的天然屏障
国家强不过你,但有不屈民族气节压倒你
地上打不过你,就到地下去,把村庄的灵魂
锻作淬火的铁挙,排排房屋都是铮铮民族硬骨
 
蛛网般的地道在地下蜿蜒盘旋
那是军民智慧编织的隐秘防线
当铁蹄踏碎村庄的宁静
泥土下早已藏着蓄势待发的无穷力量
 
侵略者如无头苍蝇乱撞
殊不知已陷入天罗地网
步枪、土炮、陷阱暗布
每一寸土地都成杀敌的战场
 
蜿蜒的地道,是民族的脊梁
载着无畏勇气,穿梭在敌阵的心脏
纵横交错,犹如织就一张伸开大网
军民携手握紧猎网的绳结
一网捞起豺狼,全抛进死亡的深渊埋葬
 
硝烟远逝,弹孔斑驳的砖墙
至今仍在诉说着不屈的荣光
那些在地道中穿行的身影
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的丰碑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