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文
每个周五,都是与美好相遇的时刻。8月22日的《天府周末》,愿和你一起享受纸页里的慢时光。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年份里,四川各大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一批聚焦抗战历史的书籍陆续与读者见面。从天地出版社《大战场:敌后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的硬核考证,到成都时代出版社《南京上空的孤鹰》的深情叙事,再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即将推出的多部作品,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让我们得以触摸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文化史更是上万年。我们怎样才能在文字出现前的漫长岁月里,找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之谜、信仰之根?著名神话学与文学人类学家叶舒宪,敏锐地发现中国神话绝不仅是民间文学,而是包含了古老文明的历史信息。20年来,叶舒宪既在书斋里读“万卷书”,也坚持“行万里路”广泛展开田野调查。尤其是连续17次的玉石之路考察,证明古代丝绸之路以前不仅存在一条玉石之路,还存在一个玄玉时代。系列重大发现,不断从文化大传统新视野角度解释华夏文明的特性和知识谱系。本期百人谈,邀请到叶舒宪,听他讲述从神话传说里求解中华文明起源之谜。
霍俊明新著《激进与迟缓》,是一部以诗歌批评为媒介,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性、语言本体与时代精神之间复杂关系的评论集。作为批评家的洞察力,如何通过其批评伦理,构建一种既扎根中国诗歌现场又具有世界眼光的诗学理论话语?在“激进”的时代浪潮与“迟缓”的精神坚守之间,如何寻找诗歌的永恒坐标?请看王永的读后感。李郁葱的散文集《童年的月亮》为“诗人散文丛书”系列之一,诗人写散文有何不同?90后诗人黎星雨的诗集《深蓝绝句》体现了怎样的诗学意识?本期川观书评还请看各位作者以清新独特的角度评析近期新书好书。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10-11版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95)丨在漫长的无文字岁月里,求解中华文明起源之谜——专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文学人类学家叶舒宪
12版
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新收获——评曹顺庆、庄佩娜新著《比较文学前沿概要:来自东方的视角》|西岭雪·品读
深入时代与语言的诗歌批评——评霍俊明评论集《激进与迟缓》|西岭雪·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