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摩崖造像分布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一条堵了的排水沟,一次日常的清理作业,竟然“引出”一尊埋藏泥土中超过千年的唐代摩崖造像!8月28日,记者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绵阳市游仙区信义镇仙山村的几位村民在去年3月清理老年活动中心后方排水沟时,意外发现三龛雕刻精美、保存较好的摩崖造像。经省、市文物专家鉴定,它们来自唐代早期至中期,具有重大文物价值。
仙山摩崖造像2号龛
“当时泥土垮下来堵了檐沟,我们组织人手去清,结果越挖越有!”村民杨光旭回忆道。当时,他们先用人工清,后来因土石量太大调来挖掘机,没想到泥巴一扒开,石头一露脸,三龛端庄飘逸的佛像赫然出现在岩壁上。
仙山摩崖造像3号龛
发现地点不简单——正在早年“神水寺”遗址背后。当地老人说,以前就有人在这一带挖出过“石雕小菩萨”。也正因有这样的口头传承,村民们一发现就警觉:“可能是老古迹!”随即层层上报文物部门。
2024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家现场勘查,确认这三龛造像为唐代早期至中期作品,题材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配以金刚、神兽等,人物面容饱满、衣纹流畅,虽局部略有风化,但整体保存状况较好,艺术与历史价值显著。
据相关资料考证,唐代四川佛教文化兴盛,造像多沿古道分布。仙山村北临古蜀道,东接古驿道。附近原先就有北山院、石堂院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造像,这一发现不仅串起了更丰富的文化线路,也为研究盛唐时期佛教艺术传播提供了新证据。
如今,造像周边已砌起挡墙、加装监控,村里还安排专人日常巡护,实行初步保护。今年5月,该造像已被游仙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令人期待的是它有望被纳入“大蜀道游径规划”,或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景点。
“我们希望能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珍宝。”仙山村党总支书记尹明虎表示,村委正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让唐代造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一道风景。
图片由绵阳市游仙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