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8月30日,在阿坝师范学院,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藏族“博巴森根”创作艺术人才培训汇报演出落幕。国家艺术基金首次将“博巴森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纳入国家级艺术人才培养序列,标志着其从民间传承开始走向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博巴森根”取自阿坝藏语,意为“如狮子般勇猛的人”。该艺术形式融合舞蹈、叙事演唱于一体,再现了近代藏族屯兵远赴东南沿海抗击外敌的历史,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学员开展演出排练
在为期60天的培训中,来自新疆、甘肃、辽宁、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海南、四川等地的青年舞者、编导,学习“博巴森根”的表演形式、传统语汇与艺术风格,开展田野采风,触摸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融入了当代编舞理念,创作出一批小型舞台作品,助力从非遗到舞台作品的创新转化。
项目负责人、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徐兵介绍,“博巴森根”不仅具有锅庄舞的集体参与性和仪式感,更强调以歌舞叙事的独特表现方式,传递深厚的家国情怀。本次培训汇聚全国青年创作力量,既为传统舞蹈注入传承新血液,也借助他们的视角拓展“博巴森根”表现形态,有望传播到更多更远的舞台上,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学员开展演出排练
“此次培训是我们深入理解‘博巴森根’的起点。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部承载民族记忆与审美智慧的文化宝库。如何实现传统语汇的现代转译、准确表达其文化精神,仍需我们持续探索。”学员代表陈子瑶表示。
据悉,2013年底成立的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在2025年度项目中,四川省获立37项,排名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图片及视频来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