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星宇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摄影报道
9月3日,“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以全民族抗战时期文化内迁重要历史事件中的国宝南迁、高校内迁四川及文化名人汇聚巴蜀坚持抗战为切入点,以档案、图片、文物结合影像资料的形式,呈现四川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守护中华文化的生动点滴,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接纳内迁同胞、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凝聚民众精神等的生动事迹。
策展团队成员朱寒冰介绍展览
据成都博物馆策展团队成员朱寒冰介绍,本次展览共分为国宝西迁、学府入川、赓续传承3个章节,展期持续至11月30日。
在展览的第一章节中,展示了国宝南下西迁、栖身巴蜀两部分内容。近两万箱文物、耗费10余年、横跨数万里,循着国宝南迁、西迁再到东归的迢迢足迹,让观众真切感受在文物押运的艰难历程中,“人在文物在”的铿锵誓言,触摸守护者们用生命践行承诺的赤诚。
西迁文物
重现华西坝 “五大学” 联合办学的盛况,重温朱自清等学者在此授课的盛景,回望李庄古镇32名乡绅联名上书接纳同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侠义热情,追溯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在此深耕学术的过往……展览第二章节“学府入川”,回望了内迁高校与四川大地的双向奔赴,看这些学府如何在扎根川蜀的岁月里反哺这片土地,为当地播撒知识的种子,更见证它们如何孕育出今日川渝地区高等教育的蓬勃格局,让文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第三章节“赓续传承”聚焦在烽火淬炼中开启时代新章。全民族抗战时期,地处大后方,四川接纳了最大规模的内迁机构、企业、高等学校、社会团体以及难民。抗战胜利后,迁川机构与文物虽重返故土,但与四川人民的羁绊早已融入祖国山河。
朱寒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带领观众了解四川人民在抗战时期为守护中华文化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一同见证烽火岁月里文脉的赓续,共赴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