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星宇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9月7日,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跟着古籍游四川”研学活动启程。活动以“从金石简帛到数字云笺——探索文化载体的时空穿越”为主题,带读者从四川省图书馆出发,沿浣花溪诗歌大道漫步,最终抵达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在行走中感受汉字的千年之变,探索汉字与诗词如何从甲骨金石走向数字云端。
活动现场
当天下午,身着楚大夫服饰的“屈原”手持竹简,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和文字有关的故事,在互动中直观感受文字载体类型的演变。在四川省图书馆,孩子们了解到,如今通过数字技术、缩微技术等手段实现古籍的异质保护和备份,读者通过手机、电脑等即可翻阅高精度扫描的珍贵古籍文献,感受科技为文化传承带来的全新可能。在浣花溪诗歌大道,孩子们化身为“小诗探”,与身着古装的“藏诗人”互动对诗、寻找诗句中的“妙字”。在蜀锦博物馆,他们亲手操作,将诗词纹样织进锦缎,体验“寸锦寸金”的工匠精神。
活动现场
“这不仅是一场研学,更是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文化秘境之旅。”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古籍知识走出书架、走进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真正实现“让古籍活起来”。
据悉,“跟着古籍游四川”活动将于9月至11月持续开展,持续推出多元主题线路,让古籍里的文化走进生活,让大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四川、走近传统文化。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