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侯赛因·法赫米:金熊猫奖是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

2025-09-11 19:32: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卢星宇 四川在线记者 吴聃

9月11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嘉宾、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侯赛因·法赫米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了他对电影艺术、技术变革与金熊猫奖文化价值的见解。

情感内核: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本质”

“如今很多观众只是在‘看’电影,却没有真正进入电影中的世界。真正优质的电影应让人沉浸其中,与角色同哭同笑,感受他们的生命历程。”侯赛因·法赫米直言,当下很多电影过度依赖技术,却忽略了情感内核。在他看来,优秀的电影应让观众“活在故事里”,而非仅仅作为旁观者。

侯赛因·法赫米举例说,他曾在影院外看到真正触动人心的场景:“电影放映结束后,观众满含热泪走出影院,小贩在门口售卖纸巾,人们热烈讨论剧情——那是因为他们真的被触动了。而现在,我们常常只是‘看完了’一部电影。”他强调,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影视创作的核心始终是“讲述能引发共鸣的人类故事”。“我相信那些能让我哭、让我笑、让我为角色命运揪心的作品,才是电影的本质。”

潜力无限:金熊猫奖正搭建“文明对话新平台”

“每个电影奖项都有其独特‘风味’,金熊猫奖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这也正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侯赛因·法赫米认为,每个电影节、电影奖项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定位,而金熊猫奖正逐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电影活动能让不同文明在同一个空间对话,这是其最宝贵的功能。”谈及首次深度参与的金熊猫奖,他对其推动文明互鉴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文明互鉴不是空话,就像交通灯一样,文明意味着秩序、尊重与共情。金熊猫奖正在做这样的事:它把不同文明聚在一起,让我们相互看见、理解和学习。”

在侯赛因·法赫米眼中,金熊猫奖虽年轻,但潜力无限。“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已有近百年历史,开罗电影节也创建49年了,金熊猫奖目前才举行第二届,它需要时间成长。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专业性与开放性,它必将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平台。”

中埃合作:需建立长期可持续协作机制

采访中,侯赛因·法赫米多次提到中国电影在埃及广受欢迎。“中国电影近年来发展快速,很多埃及电影院也会播放中国影片,备受观众喜爱,影院会有字幕翻译,它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和情感体验。”他透露,开罗国际电影节常年入选中国影片,并有中国导演担任评委,两地电影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侯赛因·法赫米认为,未来的中埃电影合作不应止于单部影片的合拍,而应建立“持续性的深度合作机制”。“合作不能只是一次性的。我们需要共同开发能持续产生好项目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埃及电影在中国取景、中国电影在埃及拍摄,还是中埃联合制片,关键是要有扎实的剧本和一致的故事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久共赢。”

此次来川参加第二届金熊猫奖,侯赛因·法赫米坦言非常期待,“我之前参加过上海和北京的电影节,这次来到四川印象也很好,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他期待,未来有更多中国影视作品亮相开罗国际电影节,也欢迎中国影视创作者到埃及创作,用镜头继续书写两国之间的情感对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