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霞/文
每个周五,都是与美好相遇的时刻。9月12日的《天府周末》,愿和你一起享受纸页里的慢时光。
中国第一口超7000米的超深井、“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旧址、“亚洲第一台”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旧址……在四普第三阶段,我省发现并认定了一大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这些镌刻时代烙印的建筑,见证着新中国的筚路蓝缕和勇往直前,成为当下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鲜活载体。本期天府周末封面,就请一起来听听它们背后的四川故事。
因为工作原因,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李忠东常年行走在西部,一直以地质的视角、科普和人文的方式解读这片广袤的土地,并受聘为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作为一名旅游地质学者,在我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他如何看待专业的价值意义?记者与李忠东进行了对话。
在第一届、二届川剧汇演上,传统剧目纷纷亮相、各地院团再登大幕;在第三届川剧汇演上,更是28台剧目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既有新创排的《欧阳修》《丁宝桢》等,也有经观众与市场双重检验、再度打磨提升的《白蛇传》《绣襦记》等……近年来,新戏频现、新人涌动的背后,展现了川剧怎样的发展图景?本期西岭雪请看王雪梅的观察、评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放翁诗风向来雄奇悲壮、义薄云天,然而,这句“杏花诗语”却如此氤氲、缱绻。可惜城市花摊却鲜见杏花卖,其中有何缘由呢?本期原上草且随作者潘鸣一起去听听卖花人说农家花事,也许会让你觉得袅袅花香里,更添几许欢喜与珍重。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四川多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纳入“四普”文物点|天府周末·封面
10版
专访丨科普作家、旅游地质学者李忠东:通过地质的眼光,发掘更多高品质景观
11版
从“活下来”到“火起来”——谈川剧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西岭雪·第三届川剧汇演
从“玉之五德”解码刘光第君子风骨的多维塑造——评川剧《君子光第》|西岭雪·第三届川剧汇演
跨越莫维斯线:来自东方的远古遥望——考古科普纪录片《看见皮洛》的影像考古诗学|西岭雪·影视评论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