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希腊前驻华大使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接受采访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曾任希腊驻华大使,卸任后又成为希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与中国的缘分已经延续了20余年。金秋九月,第二届金熊猫奖举办之际,他受邀来到四川成都。
9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透露,这是自己第三次来四川。在他看来,成都与包括希腊在内的南欧地区气质相似,尤其是夜生活丰富,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同时,如今的成都也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更有活力,也更符合我们眼中对‘发展’的期待。而且这里的人非常友好,真的很友好。”他说。
采访前一天,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对青铜面具等文物展品印象深刻。他认为,希中两国在历史和文明层面有着深厚的联结,自然而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希腊与中国的考古人员时常展开互访,交换考古发现,分享各自的发掘故事。“我们希腊也有悠久的历史,‘你们在这边发现了这个,我们在那边也发现了类似的’,这种联结能让历史故事更生动,更有意义。”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说。
2019年,成都与希腊首都雅典正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年11月,希腊正式获批在川设立领事馆;今年,成都又成为中国内地通航雅典的第三个城市。
他认为,地方层面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民众可以成为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信使”。“未知会引发误解,而交流能消除误解。如果有什么事让我们产生分歧,民众之间的沟通就有可能化解,民众的互动也可能影响政策走向。”
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发现,如今不少中国民众知道希腊,知道雅典,了解西方文明,他认为这就是交流带来的改变。“去希腊旅游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拍照片,更重要的是和当地民众互动。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他们也会喜欢你。”
未来,希中两国如何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他认为首先是语言层面。“能掌握对方的语言,是建立联结的第一步。如果语言不通,交流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语言是第一位的。”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会一点中文,但谦虚地表示“说得不好”,远不如自己的妻子。
“语言能拉近彼此距离,让我们更理解中国文化。”约安尼斯·塞奥法诺普洛斯注意到,现在很多希腊年轻人愿意学习中文,想在中国的大学求学,他也正努力劝说希腊的一些知名高校与中国大学开展合作,甚至联合创办院校。
体育、影视、节庆甚至美食,都可以成为纽带。“我希望能推动高校合作,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交流。”他说,年轻人是未来,能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也能更快地推动合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