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知道这些熊猫是哪里来的吗?”镜头里,奥地利博主“维也纳小豌豆”在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轻声向两个孩子科普。近日,第二届金熊猫奖“我们的panda”短视频图文全球征集展播活动收到这样一段亲子vlog。
金熊猫奖是一个专业、权威的国际影视艺术盛会,但也不乏公众参与,“我们的panda”就是一项面向全球的创意内容征集活动。
该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累计征集全球原创短视频、AIGC作品、图文、音乐等超7万部,其中国外作品超1万部,覆盖超过50个国家。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作品,展现大熊猫连接全球的文化魅力。
四川彩绘师创作大熊猫主题墙绘
让世界更深入地理解和喜爱大熊猫
19岁的俄罗斯的女孩微拉,在视频中展示了新学的“金熊猫舞”。她记录了学习舞蹈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到逐步掌握动作,不少人称赞她像熊猫一样可爱,也有人打趣说她“多少带点中国血统”。
微拉是一名模特,也是一名自媒体博主,这样的“我们的panda”创作者还有不少。“从5月到9月,我们通过海内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以话题挑战和邮箱投稿征集作品。”“我们的panda”相关负责人介绍,微拉的作品,就来自联动海内外舞蹈达人发起的“金熊猫舞”全球舞蹈接力。
“我们的panda”应征作品主要为UGC(用户生成内容),其特点之一就是“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门槛”较低。
一名西班牙博主运用3D技术,将普通再生纸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熊猫纸雕。他用剪刀切割环保纸材,经过巧手拼叠,制作出熊猫宝宝端坐枝头的生动场景。“我们的panda”还收到海外网红平台投稿,三组熊猫主题的动态插画,分别传递着保持耐心、劳逸结合、传递爱心等健康生活态度。
“这一活动的核心意义与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并彰显大熊猫作为国际传播符号的巨大价值。”“我们的panda”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大熊猫,达到”强互动、高共鸣”,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生态保护意识,让世界更深入地理解和喜爱中国的“国宝”。
海外网红平台投稿的熊猫主题插画
AI与传统艺术结合刮起“青春风暴”
“我们的panda”应征作品中,有不少借助新兴技术,尤其将AI与传统艺术结合,对熊猫文化进行多元演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共有2300余件。其中年轻人响应尤为热烈,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学子纷纷来稿,刮起“青春风暴”。
不少作品,让大熊猫融入古风场景:在三星堆中,大熊猫手持青铜太阳轮立于神树前;在古典油画里,大熊猫身着鎏金刺绣华服,尽显欧陆风情;在敦煌壁画风格背景中,大熊猫裙袂飘扬,满是东方优雅……
当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化作一滴灵动水墨,从青城山巅“游”进蜀地山河,会是一段怎样的旅程?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艺想天开”AI工作室的短视频作品《墨游天府》,运用AI动态水墨笔触,将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以大熊猫的视角开启“一镜到底”的天府巡游。
AI短视频作品《墨游天府》截图
“从青城山出发,途经都江堰、三星堆、杜甫草堂,最终穿梭至宽窄巷子、IFS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城双子塔等成都现代地标,生动呈现出成都从古到今的万千气象。”“艺想天开”AI工作室负责人说。
“我们的panda”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