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摄影 郝飞
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留下的有风小院,到《浪浪山小妖怪》XR版线下空间,如今在“影视+文旅”双向奔赴下,正在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文旅融合消费新趋势。
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之“场景焕新:文化消费新趋势与新机遇”平行论坛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多位影视行业从业嘉宾、研究学者等,共同探讨影视作品如何“场景化”,不少嘉宾都提到了相同的观点:一方面,电影院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是看电影,而是可以成为综合性的文化体验空间;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的“终点”也不仅仅限于屏幕之上,通过IP的系列开发等,重构更多元化体验。
《浪浪山小妖怪》电影总出品人、上影集团董事长王隽
今年暑期火出圈的《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收获不错的票房,也再次引发了东方美学的风潮。论坛上,电影总出品人、上影集团董事长王隽分享了许多“背后的故事”,例如在创作电影的同时,就进行了系列IP产品的研发,从毛绒手办到主题套餐,还有主题影院中的线下打卡场景,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大力激发了“离场消费”。同时,《浪浪山小妖怪》还打造了同名VR体验版,基于电影进行二次创作,采用四个人组队模式,进不同的“洞”中组队闯关。
王隽认为,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如果是编剧是一度创作,演员是二度创作,如今还需要在成片后进行三度、四度创作,通过系列衍生,提升电影的触达率,让电影发挥更大效应。
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执行总裁张灼
提到“跟着影视去旅行”,离不开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播出后迅速带动影视中的取景地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论坛上,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执行总裁张灼介绍了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有风小院的运营思路,将影视剧中诸多同款复刻到现实之中,让“有风小院”从一个IP故事逐渐成为一个真实的、可体验的美好消费场景。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
“这些年来,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观众走进电影院,不再只是看一部电影,产业的边界也已经突破了制片+发行+放映这样的传统链条。”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说,如今作为文化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看,而是渴望能够参与其中,需要形成一种与用户共创的生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谈到,今年暑期档,与以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票根经济”的兴起,成为新消费趋势的一部分,拓展了更多的功能和效应。“在大视听时代,电影的价值和作用在不断的放大。”饶曙光谈到,与此同时,电影正在面临一场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要善于借助科技赋能,以新的表达,融入社交等元素,重塑电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