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敲自己的精神世界之门——观话剧《谁在敲门》|西岭雪·戏剧评论

2025-09-18 18:50: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仲呈祥

有幸先睹由喻荣军根据罗伟章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重庆市话剧院联合演出的方言话剧《谁在敲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以致夜不能寐。

我沉思良久,究竟如何回答剧名所提之问。是剧中某一人物?是,但又不只是。精准地说,是这部话剧以颇为精深的思想、相当精湛的艺术和繁简得当的制作,启迪每位观众都从鉴赏中不知不觉地在敲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之门,去照见自己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灵魂轨迹和精神变迁。这,不正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表达人民心声的好作品吗?

我这样评价话剧《谁在敲门》,是由于它确实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土得掉渣的生活真实和独特的审美穿透力,作用于观众的心灵,引发深思,拷问人性。

全剧故事讲得生动,结构精巧,人物塑造个性鲜活。

2011年前后某年的农历四月初二,燕儿坡八旬老农许成祥进镇上大女儿许春红家过生。在寿席上,众儿孙会聚一堂,尽显人生百态;谁料喜悲交集,老汉突发心梗,入院抢救,围绕用药、费用,儿孙们在医院各有一番异样表态;结果,老汉病故,丧事回到故里举办,儿孙们又是一番精彩表演;最终,在县大路沟煤矿监狱探狱室走廊,全剧的第一女主角许春红及其违法入狱的丈夫李家岩村原村支书李光文,沉痛地、悲剧性地向观众吐露出人生感悟……

这样,在《老》《病》《死》《生》这4幕剧中,把祝寿、住院、丧事、探监演绎得引人入胜。真是小切口、深开掘,将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一家普通农民3代人的精神变迁、灵魂轨迹、人性坦露,艺术展示得有滋有味,入木三分,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时代大潮的流程和风貌。

引领观众紧随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发展去品味人生、照见自我、领悟真谛的,是那位在全剧中穿针引线、点评人生,从农村考上大学、毕业进入城市当上省城某画报社编辑兼诗人的许家老三许春明。

可以说,《谁在敲门》触及了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深刻主题:如何看待生老病死?人总有一死,但如何从容自在地向死而生,却未必都能做到。人都将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后辈长幼有序、教养有方,却未必尽如人意。

观众从许成祥与许春晌、许春山与四喜的父子关系中,可以领悟出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真谛与魅力。人都会患病就医,在病魔面前,人又当如何淡定应对?许成祥及其子孙的不同态度,能让观众反省自身。至于怎样的活法、怎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剧中26个人物的不同活法和人生,都给观众以不同的启迪。

李光文违纪违法,给人警示;许春红的正义感、悲悯心和委曲求全,让人深思;许春山教子无方反为子所累,让人唏嘘;许春树拈花惹草,自私古怪,让人生厌;许春晌懦弱依赖,一事无成,让人唾弃;许四喜坑蒙拐骗,游戏人生,更令人憎恶……全剧在话剧舞台上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众多普通人鲜活的艺术形象。

方言话剧《谁在敲门》在聚焦一群普通人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中的思想境界、精神心态和文化修养的审美化艺术化表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经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剧还有进一步加工精炼提升的空间。一是人物过多,群像本是该剧的特点和优势,但过多势必造成笔力分散,影响主要人物精神世界的精雕细琢;二是主要人物许春红的结局设计,是否可以让她作为一位坚韧不屈、负重前行的中国农村妇女的艺术典型形象,更“春”更“红”一些?这样既直面人生又开拓未来,让人看到希望和光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