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翻译如何跨越语言?中外嘉宾碰撞新观点丨2025银河科幻大会

2025-09-19 18:22: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文/图

9月19日,2025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启幕,近20场系列科幻专题会议同步展开。其中,“文明互鉴——跨越语言的科幻翻译出版”专题会,汇聚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黄家坤,国际版权代理人乔·卢斯比,《三体》日文版译者大森望,北星学园大学副教授立原透耶,韩国知名出版社主编崔智夤、资深译者金伊莎等中外嘉宾,围绕翻译本质、市场潜力、女性科幻作家推广等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翻译是“再创作”还是“忠实原文”?

针对“翻译是否属于改写与再创作”的核心问题,嘉宾观点碰撞间尽显专业思考。

大森望直言:“意大利语里‘翻译即背叛’,我翻译《三体》时,一边参考原文、一边对照英文译本找恰当的日文风格,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再创作,是给原文赋予新生命。”他坦言,“完全忠实原文基本做不到,翻译者的核心是找到最恰当的语意传递。”

立原透耶则持不同态度:“我从没想过‘再创作’,始终秉着尽量重视原文的原则,连原文背后的深层含义都希望完整翻译,避免把个人色彩带入译文。”

金伊莎的观点更具灵活性:“要根据作品类型和受众调整方法论。翻译《牡丹亭》时,会补充注释挖掘深层含义,译文甚至比原文长;但翻译科幻小说,会更注重本地化,考虑如何与科幻迷产生共鸣,从这个角度说,再创作很有必要。”

女性科幻作家成焦点,中外共探推广路径

在会议中,女性科幻作家的海外传播成为热议话题。

崔智夤透露:“2025年,我们正策划女性主题科幻作品。2016年韩国相关社会运动后,女性题材关注度提升,推出女作家短篇小说集既是响应市场,也是挖掘优质内容。”

金伊莎指出中国女性科幻作家在韩的认知缺口:“韩国读者大多只知道刘慈欣,我翻译过《春天来临的方式》,但读者对其他中国女性科幻作家仍很陌生,需要通过更多短篇集让大家看到她们的多样风格。”

大森望对比3个国家的翻译现状:“日本女性科幻作家始终小众,韩国已涌现大批有影响力的女性科幻作家,中国也有不少优秀创作者。我们曾选编韩国女性科幻作家作品,发现日本读者反响热烈,这证明聚焦女性科幻作家的出版很有意义。”

非英语科幻出海:协作、宣传与爆点缺一不可

谈及非英语国家科幻作品如何走向英语市场,嘉宾们分享实战经验。

黄家坤抛出关键问题:“好作品也需好宣传!怎么让中国作家在海外被看见?”

乔·卢斯比深表认同:“任何一本书都需要倡导者,译者、编辑、销售商的协作不可或缺,《三体》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回顾了引进《狼图腾》的经历:“20年前,我就渴望找到能代表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一直在增长。”

大森望以《三体》在日传播为例:“《三体》成功前,日本读者对中国科幻接受度存疑,但《三体》打破这种认知,不仅带动韩松等其他中国科幻作家作品受关注,也让日本读者意识到中国科幻类型丰富,不再只以‘《三体》标准’衡量。”

崔智夤则提具体案例:“四川成都的科幻女作家程婧波的作品在韩国很受欢迎,明年推出的新书,我们会通过多场宣讲预热,预计销量可观;之前推广作品时,还会把紫菜包饭、炒年糕等韩国小吃融入内容,增强本地读者共鸣。”

此外,大森望还谈及AI对翻译的影响:“我今年60多岁,AI对我而言是很好的助手,能帮我提升翻译效率。”

黄家坤的“出版是遗憾的艺术,选好书、做好书,酒好不怕巷子深”,更引发全场嘉宾共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