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9月21日,“回故乡——曾来德书法艺术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集中呈现了著名川籍艺术家曾来德近年来的精品力作百余件,涵盖巨幅宏构与精致小品,全面展现他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历程。
曾来德1955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多年来,他深耕创作,其作品或大气磅礴,或万象更新,以“大书法观”为创作内核,既坚守着传统的根脉,又开出了时代的新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精神,在探索创新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在国内外交流中的担当精神。
展览现场
“如烟往事上心头,醉意朦胧思未休。银钩铁画十年短,晋帖汉碑千载收。每对鹅池飘细雨,常攀峻岭引乡愁。夜色薄暮临窗坐,重思生涯七十秋。”现场,曾来德吟诵了一首《七十抒怀》。谈及本次展览,他特意提到了长26米、高5.5米的巨作《蜀道难》,“其实自然地理上的蜀道难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们精神上、文化上的蜀道难今天仍然存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清醒意识到,而且要去努力克服的,要像克服地理上的蜀道难一样战胜它。”
展览现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受邀出席开幕式,在现场,他首先注意到曾来德书写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它出自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这幅作品给我的感觉不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而是他找到了当年李白坐的那条船,把那些老船板拆下来,拼了这么一首诗。他的每一个笔画里面都有这样一种质地,这样一种力道,这种力道和质地的追求,刚好跟李白诗歌当中的这样一种精气神高度吻合。”
展览现场
“近年来,我们通过本土名家作品展、名家带徒传艺、再到借助名家力量引入高质量的艺术交流项目,希望能让名家智慧转化为巴蜀文化发展新动能,让全国乃至世界的优质文化资源丰富我们文艺创作的百花园。”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梅表示,未来将持续服务本土名家,推动他们在文艺创作、人才培养、精品打造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