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成都博物馆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张斌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系列讲座正在成都持续举行。记者9月24日从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新疆考古工作规划》工作进展与成果的讲座中获悉,新疆近年来考古成果不断,不但有6个考古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考古新发现”,其中位于伊犁的吉仁台沟口遗址,更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最明确的燃煤遗存,证明了至少在3500年前,这里的先民便已经大规模使用煤炭,将人类使用燃煤史一举上推了上千年。
遗址附近发现的煤炭,图据新疆考古研究所
据介绍,新疆在2018年就将考古工作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明确了新疆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文化交流研究、新疆早期文化综合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体系下新疆历史发展进程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及相关课题。近年来,在各考古和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位于新疆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一发现将新疆地区古人类生存的时间大大推前。”
当然,最受中国人关注的考古发现,莫过于吉仁台沟口遗址。这是目前伊犁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最早年代距今约3600年。在遗址地层、尤其是房址内部发现了大量煤灰、煤渣、煤矸石、未燃尽煤块以及煤的堆放点等,显示出使用煤炭资源作为燃料这一行为贯穿了整个遗址发展的始终,历时达600年之久。
考古人员经过实地踏查,发现遗址附近分布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河岸、断崖、山坡、岩层发现可视煤炭点达7处之多,且埋藏较浅,露头较多,具有燃点低、易自燃、易被引燃等特点。这些无疑都使当时人们认识煤的可燃性几率提高。”李文瑛介绍,研究人员通过煤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碳含量-氮含量等对比分析表明,发现遗址使用的燃煤就出自附近山坡的露天煤矿。“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遗址用煤属于长焰煤,这种煤因其燃烧时火焰长而得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利用煤炭作为燃料的国家。根据史料记载,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往往被认为出现在战国时期至两汉之际。吉仁台沟口遗址的新发现,将人类对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达到了至少距今3500年以前。这也让吉仁台沟口遗址成为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李文瑛表示,这种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据介绍,该考古项目已先后获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