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型建筑基址与石器作坊区,三星堆古城聚落布局再添关键线索

2025-09-27 17:41: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摄影 吴聃

在三星堆青铜器与黄金面具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深入,古城本身的聚落结构与功能区划也进一步清晰。在2025三星堆论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乔钢公布了燕家院子地点2024至2025年度的考古新发现:一处大型人工土台、结构规整的大型建筑基址,以及集中分布的石器加工遗存,为理解三星堆古城的空间组织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次在燕家院子东南侧发现的人工土台,经考古推测形成于三星堆文化二期,其建造方式与月亮湾城墙相近,均采用“斜坡堆筑”技术。乔钢指出,“土台与城墙在筑造工艺上具有一致性,反映出这一时期存在较为系统的筑城理念。”通过探测,进一步揭示土台内部结构呈现连续人工堆积特征,推测可能用于承载高等级建筑。

在土台之上,考古人员揭露出一座编号为F7的大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内部设有多个房间,最大单间约92平方米,建筑外围还建有回廊。值得注意的是,基槽内密集嵌立板状陶片,或为特殊的建筑做法,“具体功能尚待研究。”乔钢表示,该建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显示出其在聚落中具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在燕家院子西北侧发现石器堆积坑与玉石器残件出土点,与2022至2023年考古成果相似,均显示出成熟的石器加工体系,为探讨三星堆时期手工业分工与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了新材料。

结合青关山、月亮湾等地点既往发现,燕家院子的人工土台从三星堆文化二期延续使用至四期,与周边土台共同构成一组具有共时性的大型人工设施。

乔钢表示,考古工作者下一步将围绕土台范围与结构,建筑功能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依托陶器纹饰、玉器工艺等微观信息,进一步推进对三星堆聚落结构与社会形态的认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