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传播 专家学者共探考古成果大众化路径

2025-09-27 18:51: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卢星宇 四川在线记者 赵明

9月27日下午,2025三星堆论坛分论坛“文化传播:公共考古与价值表达”在四川德阳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考古文博、媒体传播及数字技术领域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考古成果的现代阐释与国际传播展开深入研讨,为新时代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播建言献策。


2025三星堆论坛分论坛“文化传播:公共考古与价值表达”

在主旨发言环节,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以“在敬畏中探索前行”为题,分享了构建大遗址综合阐释与展示体系的“良渚案例”。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介绍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示、传播方面进行的“多元探索与开拓创新”。王方分享说,近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注重跨界融合,运用原创展示、数字化等多种方式,使古老遗址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在她看来,“未来我们应牢牢抓住创新发展这一关键,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增强文化遗产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桥梁。”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彦武带来了题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潮湿环境土遗址软覆盖保护技术研究”的报告,并以三星堆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主任、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柯安顺则分享了“绿水青山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安吉实践”,探讨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涛从叙事视角出发,探讨了考古成果传播如何实现从“我们”到“咱们”的双重转变——即从专业圈层走向社会大众,从中国视角融入世界理解。王涛认为,在国际传播层面,尽管三星堆等遗址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如何使世界不仅看到“中国的发现”,还能理解其背后的人类文明意义,仍需更加精细化的传播策略。为此,他提出可深化内涵,打造可持续的叙事,例如,借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成功经验,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情感相连,塑造有温度、可延续的文物故事IP;精准分众,构建多层次传播矩阵,推出多语种、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同时,强化国际合作与策展,培养跨学科传播人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陈淑卿则以“文韵齐鲁”为主题,探讨了考古成果的多维展示与历史文化多重认同的构建。

论坛的下半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杨阳揭秘了大型直播报道《三星堆新发现》的幕后制作历程。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曹慧中回顾了巴黎吉美博物馆近十年策划的重要中国特展,分享了“东西交汇与对话”的策展经验。

在技术赋能方面,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阐述了“数字阐释”如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总监李旭以“大面具的数字漂流”为题,介绍了三星堆——金沙遗址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最后,三星堆博物馆馆员李典分享了“让世界看见古蜀之光”的三星堆文化传播之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