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诗歌赋能文旅”。2025黄龙中秋诗会6月底启幕,受到全国诗歌爱好者热烈响应,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收到2000多件近万首应征作品。9月中旬,经由梁平、胡弦、霍俊明、鲁娟、杨献平等组成的终评委专业考量,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15名。
即日起,川观新闻将陆续展播本次诗会获奖作品。让我们循着诗句的脉络,走进月光下的黄龙,在文字与山水的交融中,感受文学为文旅注入的全新活力,亦是邀您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中秋节会。
袁牧
神话栖居
钙华滩的流水还在续写
黄龙治水的故事
每块石头都记得
那条金色的巨蟒如何用鳞甲
劈开冰碛,让瑶池的水
漫成滋养众生的经络
某个雨后的清晨
有人看见彩池的倒影里
浮出半张龙脸
与县志里的插画一模一样
而栈道旁新冒的草芽
正沿着龙脊的走向
把神话,长成可见的春天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雪顶
所有的影子都开始西流
像要回到传说开始的地方
只有五彩池的水,固执地
往低处走
带着雪山的嘱托,带着经筒的余温
带着每个过客,遗落在池底的
一阙未完成的诗
民俗流韵
咂酒的陶罐在火塘边冒泡
青稞的香漫过木楼的窗
穿百褶裙的姑娘把歌声
浸进酥油茶
调子还是吐蕃时的起伏
只是歌词里,多了些
关于游客与相机的新鲜事
晒佛节的幡布展开时
整个山谷都亮了
唐卡上的黄龙正从云里探身
看戴银饰的孩童
追逐着经幡的影子
像追逐那些还没讲完的
关于雪山与瑶池的传说
夜晚的锅庄舞踩碎月光
脚步与千年的鼓点重合
火堆旁,老阿妈捻着羊毛
说当年黄龙在这里饮水时
尾巴扫过的地方
至今还长着最甜的野蜜
彩池铺玉
钙华的梯田正漫过第四纪的雪
五千个池子盛着天空的碎片
阳光斜切时,绿如翡翠的瑶池里
游过唐朝的云影
当年诗人俯身饮水,倒影与池底
碳酸钙的结晶,叠成同一片蓝
木栈道接住散落的光斑
像接住经卷里漏下的偈语
老松的根须伸进池沼
悄悄数着哪一汪是瑶池遗珠
哪一滴藏着黄龙飞升时
抖落的鳞甲
风穿过针叶林,把彩池的斑斓
吹成流动的经幡
穿红衣的喇嘛走过
经筒转得比水波更缓
他掌心的温度,与池底的暖
在某片涟漪里,完成了千年的握别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
雪山悬镜
雪线在海拔五千米处停驻
像神随手搁下的银簪
冰川的裂痕里,还冻着
远古的雷声
当阳光把雪峰雕成金顶
整个山谷便成了敞口的琉璃瓶
盛着未散的雾和经堂的钟声
山脚下,玛尼堆在长高
每块石头都刻着六字真言
经幡被风掀起时
能看见雪山的倒影在草甸上
慢慢舒展,像一匹晾开的
白氆氇,边缘缀着野花的流苏
采药人踩着融雪的路径
背篓里晃着川贝与红景天
他抬头时,雪峰正将影子
投进他盛满泉水的铜壶
壶底,几粒碎冰
仍保持着千年未化的棱角
古寺听涛
黄龙寺的飞檐挑着半片云
香火在殿角结出琥珀
十八罗汉的衣褶里
藏着松涛的密码
晨钟撞碎雾霭时
某个罗汉的指尖,恰好接住
一滴从唐朝落下的雨
老喇嘛擦拭着酥油灯
灯芯爆出的火星
与窗外飞过的岩鸽
在暮色里连成细线
墙上的唐卡渐渐苏醒
绿度母的眼睛,映着
殿外流转的经筒与彩池
香客留下的哈达,在门槛上
堆成小小的雪山
某个转身的瞬间
仿佛看见明代的僧人
正弯腰拾起,被风吹落的
半页《甘珠尔》经
作者简介
袁牧,安徽无为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理事、合肥诗歌工委副主任,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合肥工委副主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十月》等报刊。曾获《诗刊》社主办的第七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让诗酒温暖每个人”全球征文优秀奖、“2025湖南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征文“优秀诗人”奖、徐霞客诗歌奖、昭明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