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标·多部片·万千心——谈金熊猫奖展映活动的创新表达|西岭雪·第二届金熊猫奖影片展映

2025-09-30 17:49: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编者按

从9月1日到9月30日,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的配套活动,“大家一起看电影”展映活动在省内15家影院集中展映国内外40部影视佳片,同时开展超5万场次电影公益放映,特别设置意大利电影主题单元。为此,我们特约专家学者撰写针对展映影片的相关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刘海琨

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三大配套活动之一,“大家一起看电影”以“户外+电影”的方式走进市民生活,将城市的地标空间变为天然影院。活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轮番放映老少皆宜、口碑优良的影片,让观众在星空下的广场与草地上,与家人、朋友、邻里共度光影时光。

影像交汇:温暖与趣味共鸣

从展映影片来看,这是一份很有诚意的观影策划。无论是题材类型、风格走向,还是适配不同年龄层与观影场景的考量,都体现出主办方的用心安排。题材上既有亲情、成长,也有喜剧、动作、科幻,还有温情现实题材和儿童动画,真正做到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喜欢、看得进去的影片。

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当天放映的《熊猫计划》,以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大熊猫为引,既契合金熊猫奖的IP形象,也非常适合亲子家庭、游客群体的观影需求。此后的排片中,《功夫》《疯狂的外星人》《学爸》等经典喜剧,轻松搞笑的气质很适合露天观影的氛围。

除了喜剧类影片,还有不少描写情感的电影,同样适合露天展映。如双子塔N2下沉草坪播放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讲的是两个抗癌少年的互相鼓励和彼此照亮;西村展映的《你好,李焕英》,通过一段回到过去的设定,表达母女深情;宽窄巷子展映的《忠犬八公》,用一条狗的等待,唤起人们对陪伴与忠诚的共鸣。

这些关于情感的电影,能让观众在观影中获得情绪的释放,也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成都是一座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城市。

不少地标的排片逻辑也体现出对场景适配的考量。如铁像寺水街广场这样的老街环境,安排了《炙烤的她》《猪猪侠》等家庭向或文艺向影片;兴隆湖、东门码头等空间开阔、观众构成多元的地方,选择《流浪地球2》《飞驰人生2》《交换人生》等视听节奏明快、情节紧张刺激的影片。这样因地制宜的安排,让放映不仅是一项文化服务,更是对城市空间与人群生态的理解和回应。

展映活动能看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不少新主流大片。国产科幻片《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疯狂的外星人》等,画面震撼,制作精良,是中国电影工业水准快速提升的代表作;国漫作品《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等,既有传统文化的底子,也有现代技术的表现力,受到年轻观众喜爱。这些影片出现在户外放映中,体现出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类影片展示中国电影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信心。

银幕内外:光影与烟火交响

展映活动打动人心的,不只是电影本身,还有“把文化送到你身边”的方式。借助城市里的广场、草地、街区这些常见的公共空间,电影走出影院,回到日常生活中。不用刻意安排,只要出门,就能和亲友坐下来,看一场电影。这种方式让电影回到本质——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为平凡生活添上一点温情与光亮。

在玉林生活街区,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跟着电影的节奏笑成一团,家长们边看边聊,气氛轻松自在;在西村的草地上,情侣们铺开野餐布,肩并肩看着银幕,在微风中度过一晚浪漫时光。

这些画面简单却温暖,是如今快节奏城市生活里越来越少见的景象。而它的意义还在于悄悄重建了人和人之间久违的邻里情感,让我们重新记起一起看电影这件事其实从来都不只是看电影。

从政策与实践层面来看,展映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文化惠民样本。一方面,它由权威主办方牵头,确保了内容选择的质量与公信力;另一方面,通过精准选址、合理时段安排和贴近大众的内容策略,实现了文化供给的“主动找人”,而不是“被动等人”。

在快节奏与高压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提供不需门槛、不用预约、自然融入日常的文化服务,无疑是公共文化体系中极为珍贵的创新形式。

展映活动传递出的是对文化的全新理解。文化不应该是遥远的、需要仰望的东西,也不只是被安排好的节目,而是可以融进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愿意接近、乐于参与的日常。当文化真正走进街头巷尾,跟着大家的生活节奏出现,它才有可能被更多人接受,也才能慢慢扎根。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