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关公跃舞台,青春力量展头角——从川剧折子戏《挑袍》谈起|西岭雪·第三届川剧汇演

2025-09-30 17:51: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编者按

2025年8月,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启动,将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自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川剧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作为四川代表性名片之一,借助汇演平台,川剧将得到更多破圈推广助力,在文旅融合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为此,我们特约专家学者撰写相关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韦刚

川剧折子戏《挑袍》又名《辞曹挑袍》《关公挑袍》,事出《三国演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羽兵败被俘,暂时投靠曹操。得知刘备下落后,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奔刘,保二位皇嫂出许昌往冀州。曹操不愿其离去,率张辽、许褚追至灞陵桥“送行”。曹操赐以美酒、锦袍,欲诓关羽下马以让其转回许昌。关羽疑其有诈,坐马上以刀代饮美酒,又以刀挑起锦袍扬长而去,曹操为之叹息。

《挑袍》为川剧红生唱做均重的功夫戏,以汉腔演唱,并插有昆曲。在第三届川剧汇演中,折子戏《挑袍》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周礼兵领衔主演,其以慷慨激昂的高腔唱腔、身手利落的红生技艺,将红脸关公的忠义勇武形象和凝重傲雄气派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个兼具传统神韵与青春锋芒的鲜活关羽形象。

尽管该戏演出时长仅30多分钟,却足以让观众领略到川剧红生艺术的厚重和独特艺术魅力,更让人们看见川剧青春力量在川剧传承创新发展中挑大梁、展头角的锐气与潜力。

程式与人物:红脸关公形神兼备鲜活生动

川剧红生关公戏素以唱做并重著称,《挑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折子戏之一,对演员的嗓音、身段、脸谱、气势要求极高。周礼兵饰演的红脸关公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登场,红脸长髯、绿袍金甲,丹凤眼、卧蚕眉,眼珠转动环视四周,瞬间将人物“形”的威严视觉化传递给观众。在后面激越豪迈的经典高腔唱段中,周礼兵的嗓音清亮厚重,唱腔在高亢中见沉稳,在低沉中显凝重,生动彰显出关公“神”的忠义与勇武,将红脸关公威严神勇的人物艺术形象鲜活跃动于舞台上。

在最见功力的挑袍核心场面中,周礼兵手持青龙偃月刀,拧腰、劈刀、挑袍、捋须、瞪眼、转身等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生动形象,鼓点与身段、手势和眼神紧密配合,将关羽疑其有诈的机警、扬长而去的潇洒融于一套程式,又不显程式之旧,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种形神兼备的演绎,既见名师传承的深厚功底,又见青年演员对人物性格的再度揣摩与放大,使传统川剧中红脸关公的艺术形象焕发出鲜活气息。

青春与传承:川剧青春力量挑大梁展头角

周礼兵曾受教于蔡少波、熊宪刚、肖方云等川剧名家。此次在省级汇演中独挑红生重头戏,正是川剧汇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川剧传承创新发展和出人出戏的诠释。

传统川剧底蕴深厚,但生命力在于不断传承创新。在该折戏中,与传统老生的老沉不同,周礼兵饰演的关公带有一股充满青春气息的锋锐:在唱腔上保持川剧高腔本味的激越,在吐字、归韵上融入更贴近现代审美的清晰度,嗓音清亮不失厚重,台步凝重中见轻盈。尤其是眼神的运用充满机警,在卧蚕眉与丹凤眼的勾勒下,将关羽的傲雄气派外化得分外鲜明。

这种青春化的演绎,并未削弱人物的厚重,反而让角色既“神”且“活”,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节奏,拉近传统川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也为传统红生戏注入90后新生代青年演员的鲜活血液。

饰演曹操的青年演员杨宗桔画白色脸谱,用诡异的眼神、粗犷的嗓音,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阴险狡诈、蛮横霸气的奸雄形象。饰演甘夫人的青年演员姚思雨扮相青春靓丽,嗓音清亮甜润,唱念优雅,眼神灵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甘夫人在返汉途中归心似箭、体恤兵士以及曹兵追来时的惊魂未定,充分体现出青年旦角演员深厚扎实的表演功底,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其他人物如糜夫人饰演者李熙、小校饰演者邓方园、张辽饰演者王裕仁、许褚饰演者李博涵的唱念和表演也配合得颇佳。00后领腔演员杨茜娓娓动听的帮腔,更是将剧中的凄凉季节背景、人物的内心活动等揭示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川剧高腔帮打唱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魅力。

该戏所有人物均由新生代青年演员饰演,年轻阵容俨然构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春组合,在川剧汇演中展示出川剧青春力量的朝气蓬勃而未来可期。

舞台与传播:传统与青春的碰撞让经典出圈

为讲好传统文化传播新故事,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受众,第三届川剧汇演创新推出融合年轻态的宣传推广玩法,让川剧从舞台走向生活,令古老血脉与青春力量碰撞出耀眼火花。折子戏《挑袍》,正是这一理念的注脚。

展演当晚,央视影音、光明网等媒体和四川艺术新苑、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等视频号进行了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在线观看,让关公戏从戏台走向手机屏,从剧场走向街头巷尾,实现了川剧的破圈传播。在评论区,“红脸关公太燃了”“帅得不摆了”“活关公真二爷”“不红都难”等好评不断。在短视频平台上,周礼兵的关公剧照醒图特效引来不少网友围观点赞,挑袍演出视频被多次剪辑、二创,形成“观演+热评+再创作”的传播链。

传统川剧破圈,不只是传播技术层面的短视频化、渠道多元化,更是青年演员以专业实力赢得的吸引力。当周礼兵以扎实功底完成“高腔+大刀+髯口”的高强度表演时,传统程式本身即成为最硬核的流量密码。这种“以戏带人、以人促戏”的双向奔赴,是川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一大路径。

《挑袍》上演和广获肯定好评,是川剧艺术“传承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发展战略的一次鲜活例证,也为戏曲传承创新和破圈传播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方面,要敢于给青年演员压担子,让他们在传统戏中挑大梁、展头角;另一方面,要为传统剧目的传播提供加速度,用现代传播手段让经典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期待川剧演出院团、专业院校和理论评论机构以及传播媒体共同构建“出人出戏出圈”的良性生态,让更多青年演员敢于善于乐于在传统舞台上“挑袍”——挑大梁、展头角。当青春面孔的川剧红脸关公、花脸包公、白鳝仙姑们持续鲜活地跃动于当代舞台时,古老川剧必将焕发出更夺目的时代光彩。

作者简介

韦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