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10月14日,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金钟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
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金钟奖在评奖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实现评委库全面更新,评委结构进一步优化,并将在城市文联产业联动上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布局。
金钟奖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奖项扩容 评审机制优化改进
本届金钟奖以“时代金钟·华彩乐章”为主题,将在10月18日至29日期间开展80余场系列活动,10月19日举办开幕音乐会,10月29日举办闭幕音乐会。
金钟奖自2001年创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以及系统完善的评审和良好机制保障,已成为中国音乐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业赛事。在奖项评比中,本届金钟奖恢复设立作品奖,增加表演奖,总奖数由20个增加至40个。这也是中国文联旗下12个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中,第一个增项增量的奖项。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韩新安在发布会上介绍,作品奖设置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两项,历经初评、复评、终评3轮严格遴选,各评选出5部优秀作品。在表演奖方面,设置声乐(美声、民族)、钢琴、古筝、民族弹拨乐、铜管等6个项目。经过全国选拔赛的角逐,共有378名选手进入复赛。
同时,金钟奖评委库本届全面更新,以保证评委的广泛性和公正性。本届金钟奖通过优化评奖机制、更新评委库、落实评委回避制度、强化监督程序等举措,持续强化评奖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金钟奖海报。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筹备就绪 打造“音乐+文旅”盛宴
自第十二届以来,金钟奖已连续4届在成都举办。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成都市政府持续开展合作,共同促进音乐事业和产业发展。发布会强调,金钟奖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风向标”、音乐精品创作的“晴雨表”、音乐人才队伍的“聚宝盆”。金钟奖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四川和成都的大力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勇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成都与中国音协再度签约合作举办第十五至十七届金钟奖,开启新周期合作,标志着“奖城融合”的实践成果得到认同。数据显示,金钟奖在蓉举办产生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助推了成都音乐产业集中发展和提档升级。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产值突破600亿,汇聚音乐相关企业3600余家。
本届金钟奖活动设置主体赛事演出、产业座谈、人才对接、金钟快闪等。届时,全国优秀选手、专家评委、国际嘉宾等预计有1500余名音乐界人士汇聚成都,预计近3万名观众走进音乐现场,覆盖超20万名观众游客参与线下金钟奖活动。
成都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天昊介绍,成都城市音乐厅、金沙国际音乐厅、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5个专业场馆将作为赛事演出举办场馆。在赛事直播方面,将对开幕音乐会、闭幕音乐会、27场半决赛、10场决赛、5场专场音乐会进行直播。
目前,开幕音乐会、5场专场音乐会、主体赛事门票已全面上线销售,配套活动也陆续开展。音乐产业博览会、音乐产业招商推介会、成都文创产品展销会、国际音乐之都座谈会、金钟选手对接会、“下基层”系列活动、城市快闪以及“跟着金钟游成都”文旅消费活动等8个配套活动,将进一步赋能城市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