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思领衔主演,原创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聚焦中国艺术节

2025-10-14 19:09: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当“工”字徽章于夜空璀璨时,钢铁便熔化了骨血,熔化了冷硬,钢水流淌成五线谱,化为歌声嘹亮……10月18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原创现实主义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将嘹亮唱响成都简阳大剧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奖。

《逐梦》由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与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指导,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和北京陵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剧目以国家名片中国高铁研发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陈雨虹为代表的技术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闪光历程以及3代铁路人的奋斗故事,火热展现中国铁路从蒸汽时代到高铁时代的发展历程,生动塑造勇于领跑时代的奋斗者群像,大力弘扬克难攻坚、勇攀高峰的逐梦精神。


《逐梦》由全总文工团常务副团长兼艺术总监、一级演员陈思思领衔主演,汇聚国内一流创作团队,融合多元音乐风格与科技感舞台设计,壮美展现逐梦向前的中国速度,用文艺的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讴歌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奋斗史,动员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全总文工团文艺工作者持续深耕‘工’字题材,不断创新主题性职工文艺作品创作路径,叫响‘工’字品牌。”陈思思介绍,“尽管我们的创作是艰苦的,演出也充满了挑战,但我想,正是像陈雨虹为代表的高铁设计师,以这种自主创新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着我,感染着我,让我能带领团队一直坚持不懈地再创作、再打磨、再提升。”


《逐梦》于2020年开始深入基层采风创作,2022年开始申请立项,并组建主创团队,深入一线调研采风,与劳模工匠们深入交流意见,2024年5月31日至6月2日首演。

一路走来,《逐梦》行稳而致远,步履不停。从北京中央歌剧院连演5场,到第23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第10届丝绸之路艺术季,再到四川达州、新疆塔城深入职工中间演出。艺无止境,历时3年,7轮打磨,而今《逐梦》再次出发,全体演职人员精益求精、狠抓细节,从音乐、唱段、服饰、妆造等多个方面深耕打磨剧目,全力备战。

该剧总导演易杰介绍,从绿皮车到高铁,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是无数铁路人的奉献凝聚而成,高铁是我们中国工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创作之初,我们就在不断学习,才知道比如一个高速转向架,我们要攻克多少难关,是铁路人和他们的家人们共同撑起了这一片天空。所以,我们通过主人公陈雨虹的塑造来展现这些。陈雨虹既是一个高铁工程师,也是一个女儿、一个母亲,还有丈夫,怎么平衡工作和自己事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只有真正深入人物内心,让戏剧情节更扎实生动,细节更真实感人,才会打动观众,引发共鸣。


“目送列车飞驰,我心欲行又止,烈风吹拂衣袖,仿佛雏鸟就要振翅……”在音乐方面,音乐剧的时尚、火爆、快节奏与剧情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实现了音乐性与戏剧性的高度融合,音乐融流行、说唱、民乐等于一体,一唱到底,衔接无痕,兼具叙事与抒情功能。全剧共20首曲目,曲曲精彩,尤其是陈思思演绎的主题歌《今时今日》,就是逐梦精神的赞歌,荡气回肠。

在舞美方面,舞台以巨型钢铁结构为核心,如同被折叠的意象空间,将厂房、轨道、楼宇等凝练于一体,构成铁路人并肩奋斗和激励奋进的表演舞台。这一结构不仅划分出多变的演区,更在灯光配合下,衍生出摇曳多姿的光影变化——冷峻的色调勾勒研发路上的荆天棘地,温暖的色温则映照奋斗历程中的温情瞬间。舞台空间与灯光设计彼此呼应,共同织就一幅充满力量与诗意的中国铁路工作者的奋斗图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铁路人逐梦征程中的艰辛与辉煌。

有剧评家表示,《逐梦》的创作站在时代的高度,将工业发展放在民族复兴大局中考量,不仅记录下中国高铁的坚实步伐,还镌刻着中国铁路人的心路历程,很有闳中肆外的艺术境界。

全总文工团原创音乐剧《逐梦》,以艺术匠心努力打造新时代现实主义工业题材精品力作,激情奏响新时代劳动者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向全总百年华诞献礼,为伟大的新时代喝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