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叙事下的英雄史诗——评音乐剧《寻找李二狗》|西岭雪·聚集中国艺术节

2025-10-16 12:35: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编者按

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10月16日—11月5日在川渝两地举办。艺术节落地巴蜀带来了什么?如何从艺术节看待巴蜀文化艺术的发展?艺术节如何让巴蜀人民共享文化盛宴?巴蜀文化与外来艺术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和川观新闻文化频道特约专家学者撰写相关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周静 雷睿

10月11日至12日,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在成都东盟艺术中心精彩上演,角逐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该剧从2018年启动创作到2025年4月在北京首演,历时近8年精心打磨,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该剧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的真实战史。将战争题材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表现,使宏大历史凝聚为个体记忆,打破了市场对红色题材剧作的固有印象,为原创音乐剧提供了新的表现范本,在135分钟的演出中,带领观众完成当代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

舞台设计:流动时空中的精神图腾

该剧借鉴电影公路片式的线性叙事手法,以公路片结构为主线,舞台设计突破传统固定场景的局限。舞美设计的核心转台成为亮点,其正转与反转的动态变化宛如时间齿轮,引导观众跟随“四连二班”穿梭于云山战役、临津江之战等不同战场。

随着转盘的转动,演员的表演角度也发生变化。在背对观众表演时,如同打破第四堵墙,将观众领入演员视角中,更好地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战争的残酷。

悬垂的钢索重现鸭绿江大桥的意象,随着剧情推进逐渐升华为精神象征。桥梁最后搭建成飞机的模样,仿佛在诉说未来的祖国是强大的,有大型武器庇佑着我们。

舞台摒弃繁复装饰,通过极简的场景转换与细节道具——如战士破损的衣襟、斑驳的勋章与家书字迹,写实英雄成长的历程,构建出兼具史诗感与现实感的战壕世界,使观众沉浸于人物命运的起伏中。

灯光设计:光影编织的情感叙事

灯光设计运用时间码同步系统,将光影变化与音乐节奏结合,成为推动情感的隐形力量。

灯光将侧面固定不动的耳光变成可升降,将原来的大灯变成一排小灯,并在背景板后加入可更改高度与角度的灯光装置,配合舞台中心的圆形转盘,打造出一个多维度共振场。

冷色调光束骤然划破黑暗,配合频闪效果,模拟出炮火交织的战场紧张氛围;当战士们围坐一起写家书时,暖黄色光晕温柔弥漫,烘托出英雄们柔情温馨的一面;在跨时空对话的场景中,灯光通过明暗对比划分出不同年代;当常卫国与李二狗的信念共鸣时,两束光影逐渐交织融合,实现无需言语的精神传递,使抽象的情感得以具象表达。

音乐创作:多元风格融合的听觉突破

音乐是该剧最具创新性的一处亮点,摒弃传统战争题材常用的管弦乐基调,以摇滚、流行与民谣为框架,融入《沂蒙山小调》及华阴老腔等民族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标识。

开场重金属摇滚瞬间点燃激情,唱段《家书》以民谣浅唱抒发离别之痛,《长眠》以安魂曲般的温柔旋律抚慰创伤。全环绕立体声系统使枪炮声从四面八方涌来,不同时空的对话通过声道分离与集中处理,构建出立体的听觉空间。

这些设计不仅贴近当代青年审美,更使音乐成为叙事线索,如在该剧中两次出现的《我曾读不懂的那首诗》,以旋律跨越历史隔阂,实现情感交织,引发情感共鸣。

舞蹈编排:个性与共融的肢体语言

该剧摒弃表现战争题材常见的整齐划一的群舞,追求“和而不同”的个体表达。每位战士的舞蹈动作均体现其性格特质:机枪手的刚猛、小战士的灵巧、班长的沉稳,在战壕互动中清晰可辨。

在战役场景中,急促的肢体碰撞与队形变换模拟出战场的混乱与激烈;休息时的即兴舞步,如战士们契合家乡小调的动作,为残酷战争注入鲜活人物气息。

谢幕时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蹈段落,以丰富自由的表达,让英雄们“看见”今日盛世的幸福,完成情感的延续与升华。

情节架构:微观视角下的信仰传承

剧情以寻找为主线,通过当代青年常卫国穿越时空寻找英雄李二狗的旅程,展开对精神根源的追溯。

故事避开宏大战役的正面描绘,聚焦战壕中的日常细节:写家书时的思念、谈论家乡山羊的天真、炮火中迎新年的乐观,这些片段使战士的形象鲜活立体。“李二狗是谁”的悬念贯穿全剧,直至结局揭示“人人都是李二狗”,将个体英雄升华为群体精神的象征。

全剧笑泪交织,在常卫国从怯懦到坚毅的转变中,完成两代青年的信仰对话。

创新表达:红色叙事的现代转译

该剧的创新本质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叙事上借鉴公路片电影结构,使场景随人物行进流动,突破音乐剧的空间限制;谢幕时开放拍摄权限,鼓励观众拿起手机拍摄传播,借助短视频平台实现艺术感染力与商业宣传的双赢。

在内核上,将抗美援朝的历史命题转化为“当代青年如何面对未来”的现实追问。当李二狗说出“我愿意用我的未来换你的未来”时,历史与当下产生强烈共鸣,深深打动观众,证明英雄主义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从舞台的时空建构到音乐的风格融合,《寻找李二狗》以极致的诚意实现红色题材的艺术突破。它证明战争题材无须依赖宏大叙事,微观视角下的人性光辉也能触动人心;原创音乐剧不必迎合流俗,坚守品质也能赢得口碑与市场。

该剧不仅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艺术创作本质的回归——以真诚连接过去与现在,让英雄主义精神在审美体验中永续流传。


作者简介

周静,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育研究生。

雷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