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静/文
当一周的忙碌渐次落幕,10月10日的《天府周末》如期赴约。这一次,我们以书香为引,串联起天府书展盛景与跨越国界的文学对话 —— 在6年沉淀的书展故事里,触摸巴蜀烟火与阅读热情的交融;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情缘中,感受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邀你在慢下来的时光里,与纸页间的美好撞个满怀。
10月17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大门将为2025天府书展敞开。从2019年带着“爱阅读 会生活”的理念落地,到如今跻身全国四大书展,这场走过6年的文化盛会,早已跳出“卖书、看书”的传统框架。它“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不只有书,不止于展”的实践,把巴蜀的烟火气、全民的阅读情、世界的对话声,都揉进了这场秋日的书香之约里。
在话剧舞台上、在音乐剧里、在电视剧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 “活” 在当下。这部横跨百年、书写运河沧桑的文学巨著,自 2018 年问世以来,已完成多渠道改编,不仅收获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更带动运河沿线文旅热潮,成为茅奖IP 破圈”传播的标杆。本期百人谈,我们对话《北上》作者徐则臣。他将为我们揭开: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突破书页的边界,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生长出更丰沛的生命力?运河这一千年文脉,又如何通过文字与影像的共振,抵达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9日晚,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奖项授予71岁的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这位文学巨匠,与中国文化有着跨越时空的深厚联结——他曾为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游历中国,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融入文字,写下多部与中国相关的著作,令无数读者感受到拉斯洛对中国的炽烈情感。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10-11版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98)丨在运河的波光里,打捞传统文化的当代灵魂——专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