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王笛推出《茶馆》下半部,明年将“回归”川大担任文科讲座教授|2025天府书展

2025-10-20 18:21: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王笛(左)与黄博在活动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10月20日下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王笛亮相天府书展,分享新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记者在与王笛的交流中了解到,预计2026年下半年,王笛将正式“回归”川大担任文科讲座教授。

2010年,王笛出版《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引起学界和读者广泛关注与好评。此次出版的新书为王笛茶馆研究的“下半部”,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这本书从1950年写到2000年,尽管今天我们有了其他公共场所,但是成都的茶馆延续下来了,人们在茶馆里边进行公共生活、日常休闲的传统也保存下来了,茶馆的生命力也就在这个地方。”王笛说。


王笛(左)与黄博在活动现场

书中,王笛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底层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们在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抉择,从而展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的城市生活图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茶馆,主要靠我自己坐茶馆的经历,在差不多五六年的时间里,我考察了各种各样的茶馆。”王笛会跟茶馆中各色人等深入交流,例如询问掏耳匠从哪里来、家庭情况如何、怎样走上这个行业、收入怎样等等。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封面

作为本场分享活动主持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直言,历史研究往往关注帝王将相,王笛聚焦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思路,让他感到“震撼”。王笛表示,与茶馆类似的空间其实还有不少,例如酒店、餐厅等都可以成为历史研究的绝佳课题。“这些年出了好多关于饮食文化的书,但主要是从食品、菜系本身来讲,围绕与饭馆、餐厅相关的日常生活、运营,以及与整个社会的关联性展开的研究或写作反倒很少。”王笛认为,与茶馆一样,其中有很多值得历史学者深挖的东西。

王笛195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本科、硕士阶段就读于四川大学,上世纪90年代初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留美任教,2015年任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20日晚,他将在川大江安校区文科楼发表四川大学文科讲座教授就职演讲,题为“启蒙的未竟之路:公共史学如何建构民众史观?”。

主办方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