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丹钏 雷睿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形象不仅是智慧的典范,更是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符号。舞剧《山止川行》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内核,通过块状叙事的手法,重现这位千古人物的风范。
人物刻画的舞段
诸葛亮作为全剧人物关系网的中心,与每个角色的共舞,铺开他的内心世界。
与刘备的三顾茅庐之舞是全剧情感的开头,刘备的仰望、躬身到诸葛亮深沉的思考,再到隆中对笑定乾坤时两人和谐一致的动作,为人物性格的特点做了诠释。
与司马懿的对峙之舞,是一段心理博弈战,诸葛亮的机锋睿智和司马懿的隐忍退让形成对比。在巾帼之辱中,司马懿的独舞堪称经典,从开始的诧异、思考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将隐忍多变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黄月英的举案齐眉之舞,则显得温柔,二人一起读书,创制木牛流马,夜话谈心,无不展现出诸葛亮柔情的一面。
道具符号的运用
在本剧中,道具的使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空城计中的古琴,诸葛亮端坐城楼上,指尖轻抚琴弦,以稳映衬兵临城下的险,以不变应万变——这一刻,古琴成为诸葛亮谋略的武器、智慧的外化,完成从乐器到兵器的转化。
贯穿全剧的羽扇,是诸葛亮身份的代表。传说黄月英在成婚时送给诸葛亮一把羽扇,用于思虑时遮面,不让人看透心思。从此,羽扇成了诸葛亮的随身之物,伴随着他运筹帷幄。
舞剧最后,羽扇散落成羽毛,化作点点繁星从四处落下铺满舞台,暗示着明灯的陨落。至此,羽扇这一道具完成情节转化、精神升华等系列功能,震撼了观众的内心。
理想主义的指引
《山止川行》让诸葛亮穿越历史走进舞台,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带给当代观众。舞剧中的北伐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每个人心中明知艰难却依然坚守理想的执着。结尾时,诸葛亮羽化登仙,化作北斗七星的一员,怀揣着理想成为永恒的坐标,依然指引着世人前行。
当舞剧落幕,诸葛亮的形象让我们相信,他早已不只是历史人物,更是一束直达我们心灵深处的光芒。他的智慧、胸怀提供了精神坐标,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知艰难、依然坚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接过这束光,点亮这束光,愿你我都能成为这束光。
作者简介
党丹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育专业研究生。
雷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