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与越南冯原文化的千里对话靠什么联系?学者揭秘:底层信仰是关键

2025-11-14 16:36: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距今约3000年前,在越南北部,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时间大致接近的冯原文化开启了当地文明曙光。这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铜器,还出土了不少与三星堆—金沙形制相似的高等级玉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勾起人们对于二者交流交往的想象。

11月14日,在成都举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交流活动”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卫东带来了一场题为《神秘双星:三星堆文化与越南冯原文化的交流与交往》的分享。他以最新考古发现为线索,揭开三星堆与越南冯原文化之间长达千里的远古“对话”。


陈卫东现场分享

“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人群是如何实现交流的?文化又是如何传播的?”陈卫东在演讲开场便抛出这个萦绕心头多年的问题。他指出,三星堆与冯原文化,正如两颗“神秘双星”,在距今约3800—3000年的同一时期闪耀,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相似性”。

陈卫东展示了一系列中越联合考古的最新发现。其中,牙璋、石戈、玉环等高等级玉器,在三星堆、金沙与越南冯原文化遗址中呈现出几乎一模一样的形制和工艺。“我3次摸过越南出土的牙璋,其工艺与三星堆所见如出一辙。”他感慨道。这些器物如同穿越时空的“信物”,实证了两地之间深层次的文化联系。

然而,相似并非相同。陈卫东特别强调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的玉器,在三星堆主要用于神圣的祭祀活动,是“通神”的礼器;而在冯原文化中,更多是作为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这说明,相同的器物在不同文化体系中被赋予不同的价值、意义和使用规范。”

如此遥远的距离,在夏商时期是如何打通的?陈卫东认为,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沿线众多小规模族群构成的网络化交流。“人群是沿着横断山脉一步步进入云南,再抵达红河流域,最终进入越南北部。”这条路线,正是后世所称“南方丝绸之路”的雏形。这种交流很可能是迅速而高效的,尤其是在社会上层之间。

除了玉器,陈卫东还揭示了另一个更为普遍且深刻的联系——陶器上的纹饰系统。冯原文化的陶器几乎件件布满刻画或戳印的繁缛纹饰,这与三星堆乃至更广泛的中国西南、东南亚地区(如泰国班清文化)的审美表达高度一致。“这些纹饰和符号,是他们表达价值观、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的方式。”

在陈卫东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单一的旋律,而是一曲丰富多彩的交响乐,“三星堆与冯原文化的对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文明都是在相互交流中成长,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世界、组织社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