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的觉醒之旅:中国动画101岁时,遇见500余万网友

2023-02-09 10:22: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童年总会有些无聊的下午,看完喜欢的动画,觉得一切变得明媚起来。多年后,看动画的小孩长大成人,开始自己创作动画,画出“戳心又温暖”的动画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成为点燃《中国奇谭》口碑的第一集。这个小孩叫於水。

像於水这样童年被动画影响的幕后主创还很多,他们合力创作了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2月5日,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的作品更新到第七集《小卖部》,目前豆瓣网站有17万网友打出9分——中国动画刚走过100年,迎来一部广受欢迎的新作品。《中国奇谭》承载着几代中国动画人的探索与创造,又留下哪些思考与想象空间?

《小妖怪的夏天》海报

17万网友参与,五星好评超七成

《中国奇谭》元旦首播,每周1集。开播2天突破千万观看量,开分即获9.5分,最高达到9.6分。B站平台目前有523万人追剧,合集总播放量突破1.9亿次,网友“二创”延伸出大量关于该剧的剧情解读、细节剖析、遗憾吐槽等视频。播出期间,《中国奇谭》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曾经的国漫回来了,有寓意有审美,静待后续发展。”“真是爱死这种干干净净的中式传统2D国产动画了。”“第五集小满太可爱了,画面极美,怅然若失的结局也很棒。”……有点赞、有鼓励,也有批评和建议。目前在17万参与评分的网友里,超七成给出五星好评推荐。

无论怎样,《中国奇谭》确实是出圈火了。

《中国奇谭》总海报

“奇”从何处来?主创团队说,这些主要故事角色都充满了想象力。在广受欢迎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里的主角,是《西游记》里连名字都没有的“十八线小角色”——小猪妖。这只小猪妖充满辛酸的“工作”经历,回家后被妈妈叮嘱喝水的感人细节,被大圣救下的反转结尾,被动画流畅又幽默地表达出来,让无数身在职场的年轻网友产生共鸣,又被故事的善意所温暖。

《小妖怪的夏天》故事背景来自《西游记》

小猪妖随身携带着猪妈妈叮嘱喝水的葫芦水壶

而在第二集《鹅鹅鹅》中,这种“奇”来自于还原中国传统文化小说的神韵。故事讲述了一位送货郎在送“鹅”的路上巧遇一位白衣公子,货郎和白衣公子经历了光怪陆离的一天。在分集导演胡睿的创作下,动画以“默片”形式,保留了中国动画的雅致、隽永、留白,但以“奇谭”的画风和叙事,简洁凝练地表达了南朝梁吴均的中国神话小说集《续齐谐记》里诡谲而浓郁的中国奇谭故事。作品中对欲望的批判,“鹅与我”的迷失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鹅鹅鹅》剧照

《中国奇谭》里,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与哲学。

百年之约,谁的“奇谭”?

2020年底,上美影开始策划筹备《中国奇谭》。2021年底,上美影与B站接洽,形成合作意向。双方都意识到B站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中国奇谭》有关于动画形式的创新,又保留了上美影的中国风特色,充满了吸引力。

由于上美影有《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没头脑和不高兴》《九色鹿》等经典艺术短片在前,参与《中国奇谭》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认为,在新时代,这种“艺术短片”传统应该继承。

时间节点也是催化剂。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开启了中国动画百年序幕。“100年以后,中国动画人应该对中国动画的重要节点有一个表达。”陈廖宇说,这是启动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与旧的界限在传承中变得模糊。《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这些风格迥异的动画,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这背后离不开上美影动画前辈们在动画内容、形态、风格上的多元化探索。团队成员一致认为,无论何时,这种探索精神是动画人表达自己最好的方式——动画需要新的生命力。

于是,团队想到了中国传统神话里的“奇谭”概念。而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对“奇谭”的理解,它可以是内心欲望的投射,也可以是人性某一面的形象化,可以是从传统中来,甚至可以到科幻故事里去。“其实想来想去,最后突然觉得,上美影原来有《天书奇谭》,我们就可以叫《中国奇谭》。”陈廖宇后来成为《中国奇谭》的总导演。

“新”与“奇”的两个风格追求,中国作为一个核心支撑点。最终,11位导演,历时近2年,创作了8个15-20分钟左右的独立故事,变成了如今的《中国奇谭》。

排兵布阵,合集顺序有讲究

11位导演如何选择出来?

“根据作品需求去逆推。”上美影和陈廖宇首先考虑的是多元化,它应该囊括当下主要动画创作手段的一些类型。比如《小满》是剪纸片,纯三维动画是《林林》,定格动画就是《玉兔》,还有三渲二的动画,就算是同样为手绘动画,也需要有鲜明风格区别,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导演年龄选在30多岁至40多岁之间,兼顾了创作技巧、经验方面的积累,也处于创作欲望、兴奋度最旺盛的时候,能展现出生命力。比如《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的导演刘毛宁,今年刚满3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情绪和他的风格。”B站副总裁、《中国奇谭》总制片人张圣晏说,在制作上希望能够最大地尊重每一个导演的创作风格,这其实也是它最大的一个特色。

8部风格迥异的片子做成合集,顺序有何讲究?

B站与上美影在宣发的时候考虑到观众对西游IP的熟悉度,以及《小妖怪的夏天》在通俗性和故事完整性上是表现比较均衡的一个作品,它的故事基调和叙事方法以贴近现代的时代语言连接观众,和当下年轻人有情绪共鸣。B站平台在预判观众的口味、情绪点、情节的理解程度上提供了意见。

张圣晏解释,第一集的任务一般就是导入,让更多观众尝到第一口,决定“好不好吃”,如果觉得很合自己的口味,观众就愿意继续看下去。《小妖怪的夏天》植根于《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小说自带亲和力,小猪妖的题材又是普通人化的,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入口。在第一集获得肯定的基础上观众继续看第二集,就能用较为开放的心态,去看一些比较有风格化、有理解门槛、带一些困惑的作品,于是在这个位置安排了《鹅鹅鹅》。观众带着疑问,又能继续往下看,希望给观众带来一种雅俗共赏上的观剧体验。

“神”大于“形”,“自我意识”觉醒

近年来,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当下的《中国奇谭》,包括“春节档”在大银幕上播出的动画电影《深海》《熊出没》,越来越多有公众影响力的国产动画出现,也有不少观众开始关注到充满浓浓中国味的国产动画。

这是《中国奇谭》主创有意而为之的一种风格。在《中国奇谭》第三集《林林》中,导演杨木没有刻意使用中国建筑、服饰、灯笼、书法、绘画,但整个三维片子的画面充满了“中国东方感”,“其实是从国画里面,或者古画里面去提取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古人强调的并不是这种写实的光影,强调的并不是这种严谨的三维透视,而是强调的‘神’大于‘形’的这种感觉。”所以当观众看到故事结尾,长大的林林和伙伴在芦苇里隔河相望,配上有《诗经》和《楚辞》韵律的配乐,营造出一种中国写意的美感。

《林林》剧照

“中国动画进入了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在陈廖宇看来,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向公众强调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动画风格,有属于我们的观念,我们的审美。如果对比更早一些的中国动画,以前我们会看到有的是带有更强的模仿痕迹的动画,但在近几年的作品里,我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张圣晏表示,如果《中国奇谭》收官时整个热度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肯定希望打造第二季,这对国内创作者是很好的平台,因为它有足够多的关注度,也能吸引到好的创作者来创作。“当然了,如果做第二季,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因为确实我们得把每一个短片都做到好的质量,不去辜负观众对我们的期待吧。”

(图片由出品方授权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