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导演彭辉任白玉兰纪录片奖评委

2018-06-15 10:17:2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梁庆邱峻峰

  3位纪录片奖评委

  ■英国BBC著名导演尼克·弗雷泽

  ■日本著名导演松江哲明

  ■来自中国成都的纪录片导演彭辉

  无限接近生活的本质,将生活真实的样子拷贝出来,这样的纪录片能打动我。

  一直关注在困境中顽强活着、为自己争取生存权的群体。那种顽强是人类共同的精神。

  在拍摄过程中我失去了个人生活,失去了一些亲人,但是片子出来后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我很欣慰。

  《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一大批默默无闻的美食;《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见识了文物工作者的匠心;《二十二》打破纪录片票房差的质疑,票房成功破亿……这些年,纪录片逐渐从边缘迈向主流,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正从一道“佐餐”逐渐变为“正餐”。

  正在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上,即将评出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大奖。曾拍摄《空山》《平衡》等纪录片的成都纪录片导演彭辉是唯一的中国评委。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彭辉透露,自己正在深圳拍摄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外来务工者的纪录片,希望以打工者的眼光来回望改革开放的历程。一向关注“在困境中顽强活着的群体”的彭辉认为,纪录片“记录当下就是为了改变未来”,100后的人们再看现在的纪录片,这是挺有意义的事情。

  当评委很兴奋 可以看更多的优秀纪录片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的生产总投入39亿元,年生产总值60亿元,同比增长14%和15%,创下新高。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4届白玉兰奖上,即将颁发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大奖,在入围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发无数网友热议的妇产科生育题材纪录片《生门》和英国广播电视中心公司(BBC)的海洋生物纪录片《蓝色星球2》了。两部纪录片作品,一个用最平实的镜头讲述记录妇产科里的生存与死亡,一个用最精尖的设备、最绚丽的画面展示着海洋深处的渺小与伟大。

  此次白玉兰奖纪录片奖有三位评委:BBC著名纪录片导演尼克·弗雷泽、日本著名导演松江哲明和中国导演彭辉。彭辉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这些年,成都涌现了不少纪录片大师级导演,彭辉、梁碧波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彭辉笑着说,担任评委的第一个感受是兴奋,因为又可以见到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由于平常都在一线拍纪录片,事实上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观摩其他国家和其他导演的作品,“对我们一线的导演来说,能观摩不同的创作观念和手法是令人愉悦的事。”

  谈评奖标准

  无限接近生活本质的真实

  彭辉的评奖标准是什么?他表示,自己唯一能被打动的就是真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伪真实,搬演、情景再现,这些手法我并不反对,但不能打动我。我认为的真实是需要创作人员长时间、大跨度,跟踪拍摄。”彭辉说,这才是无限接近生活的本质,将生活真实的样子拷贝出来,如果虚构的话不如看电影,纪录片需要无限接近真相。

  对于自己关注的题材,彭辉说,“我一直关注在困境中顽强活着的群体,不管是《平衡》、《空山》,还是现在正在深圳拍的改革开放以来三代打工仔在困境中顽强活着的片子,我认为这样的群体是让人感动的,也是纪录片人不可忽视的,我拍了二三十年纪录片,一直关注在顽强活着的、为自己争取生存权的群体。”

  彭辉回忆,自己这些年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接触了比较多在逆境中顽强的群体,比如可可西里的巡逻队员,他们爬冰卧雪,在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巡山,抓捕盗猎者。“我发现他们是很乐观的,一个月280元收入,但是他们非常优秀、乐观、平实。他们没有想得过多。不像我们会算计这个月有多少收入,一旦跟预期不成正比会表达一种怨愤,他们没有,他们就是踏踏实实的保护藏羚羊和可可西里。”

  在拍《空山》时,主人公是贫穷的,当时一家三口全年的收入还不如现在一杯咖啡。但跟他们生活一年多以后,彭辉被他们积极、顽强、乐观的精神打动。最终,《空山》在国际上都获得了不少大奖,外国人告诉彭辉,从片子里他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向上,那种顽强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不管你富裕还是贫穷,这种顽强让人感动。

  拍纪录片 得到与失去

  做纪录片是辛苦与孤独的。彭辉回忆,拍《空山》持续了6个半月,摄制组三个人在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大米、没有蔬菜的时候,用浑浊的雨水煮方便面,无法洗过澡,没有回过家,“这种拍法是很苦情。纪录片有很多种,但是我拍的这种是关注现实题材的纪实类纪录片。像这种做法,我相信中国有大量纪录片导演也是这样做的。”

  失去了个人生活

  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在拍摄过程中失去了我个人的生活,失去了一些亲人,但是片子出来以后能够给社会给我拍摄对象带来一些改变。比如拍摄《平衡》时,藏羚羊不到一万头,片子出来以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得到了一些基金会关注,陆川又以这个题材拍了电影,藏羚羊数量增加到近十万头。《空山》出来以后,联合国粮食署给他们援建,把他们祖祖辈辈喝雨水的历史彻底结束,这个就是拍纪实类纪录片工作者最欣慰的一件事。”

  成都历史底蕴深厚

  想拍巴金李劼人纪录片

  最近一段时间,彭辉正带着团队在深圳拍摄一部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纪录片,主人公是三代外来务工人员,“从1978年至今,深圳的打工者大概经历了三代,我希望用外来务工者的视野反映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变化。”在彭辉看来,三代人虽然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所做的工作已经完全不一样,最早的一批人来自五湖四海,以最简单的来料加工为主,但现在的打工者已经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甚至是高科技研究人员,“打工者的个体命运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契合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彭辉希望拍一部讲述巴金、李劼人在成都的纪录片,“我们成都历史底蕴深厚,有那么多文化名人,这是成都的骄傲。”但彭辉担心一些年轻人会不会不知道巴金是成都人,不知道李劼人是成都人,“你们报社之前做的天府文化名人活动非常不错,但希望成都媒体多做一些这样的宣传。”

  在彭辉来看,成都的文化名人在各行各业都有,写作、音乐、曲艺、电影电视都有杰出的人才,“天府文化渗透进了成都人的骨髓,这是几千年来文化底蕴的积淀,人文中就包含了。”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发自上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