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肯公园”成员麦克·信田:我不怕奔向死亡,用创作自我疗愈

2018-08-02 20:23: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记者:李婷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婷)一年前,在一大片全球歌迷刷屏的“RIP”和惊讶声中,美国摇滚乐团“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住宅内自杀身亡,年仅41岁。8月1日,即将在成都举办个人巡演的“林肯公园”乐团成员麦克·信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聊聊死亡、音乐和眼中的四川。

关键词1:死亡创伤

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查斯特·贝宁顿

几乎每次接受媒体采访,麦克·信田都不可避免地要一次次谈到搭档查斯特·贝宁顿,一遍遍讲述着悲伤和走出悲伤的过程。麦克·信田回忆,查斯特去世后几周,自己闭门不出,像得了幽闭恐惧症。

但是,第八天他就强迫自己钻进录音室开始做音乐,半数时候灯光全灭,在超现实的感觉里沉浮。他抓起手机以跟人讲电话的口气录了《Place to Start》,最坦诚的一句歌词是:“觉得自己活在一个早已写就的故事中/我是别人制造的景观吗?”

去年10月,乐队的剩余成员在好莱坞露天剧场办了一场纪念演出,这是查斯特去世后乐队的首场也是迄今唯一一场演出。演出很艰难,信田在演出前后间隙又写了一首歌叫《Over Again》,用他熟悉的流行+说唱配方,把无法说再见的拉扯钉成一个一个黑字。

信田说道,对他来说,艺术(包括画画,音乐等)是一个很有用的治愈工具。他在创作时,只是坐下,乱涂乱画,甚至都不是很认真地写歌,但这种若有若无的冥想帮助自己反省,给了自己时间去探索内心和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问题。“对于一些在度过困难时期的人们,即使他们不是艺人或者音乐人,我都会给他们推荐这种治疗方式。就只是做着这些东西本身就很治愈了。”

关键词2:音乐创作

新专辑《Post Traumatic》像本日记

慢慢恢复职业思考之后,麦克·信田先推出三首单曲组成的EP《Post Traumatic》,讲述濒临崩溃的自己和嘈杂外界间的张力。今年6月15日,信田交出16首歌的全长专辑并启动来华演出,这张专辑迂回而悲伤。

谈到《Post Traumatic》的创作历程,麦克·信田打了一个比方:“像一本日记。”这部类似于自传的专辑,记录着麦克·信田去年发生的事情。信田说自己用歌词来述说着整个故事,有些歌制作了开始的节奏和音轨,还有些歌是用钢琴或人声来开始的,自己尝试了各种各样歌曲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将这一年发生的所有不一样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因为每一天,每个瞬间,我都感觉到非常不同,所以在我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我尝试的在一天或两天内就完成一首歌。”

信田说这张专辑的创作过程和在林肯公园时很不一样,做乐队音乐的时候,他经常写一点,然后两三天后再写一点,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写一点,慢慢的加上去,直到最后成品出来。而这次,他为了避免去年快节奏生活中常常改变的音乐想法,创作歌曲时并没有“反复修改”,保留了当时最本真的情绪和思考。

比如其中一首歌曲《Place to start》,其实信田在林肯公园第七张专辑《ONE MORE LIGHT》时就已经开始写了,但一直没完成。当他再次面对这首歌时,发现自己很喜欢其中的音轨和词。所以就只重新做了一遍,改了一点点音轨和歌词,作为整张专辑第一首歌曲,像一个日记的开端。“因为当我重新听它,我有很多问题和想法已经有了答案,我看事情的方式已经变了。”

关键词3:四川之缘

曾将演唱会所得款项捐给汶川地震灾区

其实林肯公园来到中国已不是首次,先后去过北京、上海等地,在国内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代表了一些人的摇滚启蒙记忆。信田透露,在来到亚洲之前,自己在洛杉矶开了两场,然后在纽约很小的夜店开了一场,再去了费城。信田在亚洲场做了一些区别与欧美场的调整,表演时间会更长,舞台会更大,这些效果将在8月16日晚成都场进行呈现。

但林肯公园早在2008年就与四川结缘。同样是面临一段“创伤记忆”,2008年,林肯公园曾将北京和上海演唱会的所得款项资助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谈及此事,麦克信田说:“虽然已经十年了,但我记得很清楚。”信田回忆,当时做这个MUSIC FOR RELIEF的慈善组织,它本身建立的意图就是帮助受到自然灾害的人们,给他们带来些许慰藉。所以他当时就很希望这个组织能够帮忙,尽到一份薄力。

如今,信田面对生命,看待死亡多了一份坦然,“其实,拉丁文化庆祝死亡,他们拥抱作为事实而必将到来的死亡。对死亡的庆祝成为人生的一部分,它可以是温暖的。死亡无法避免,但它也是悲喜交加的。我不想逃离它,我更愿意向它奔跑过去。或许我们应该更诚实地讨论这件事。”  永乐演艺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