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导演:一路逆袭,撕裂宫斗套路

2018-09-06 10:43:01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梁庆杨文杰

  ◎周迅浮肿的脸

  ◎霍建华的演技

  ◎后宫明显“超龄”的颜值……

  ◎“群嘲”遮蔽下的《如懿传》

  ◎真实的面貌又是怎样?

  《如懿传》开播两周,播放开始放量,口碑走高,“自来水”越来越多;然而就在两周前,对主创来说却是冰火两重天的另一番景象:首日高达2亿的点击量,但豆瓣评分只有6.6。周迅浮肿的脸,霍建华的演技、后宫明显“超龄”的颜值,明艳热闹的服装色彩等等,这部名副其实的“剧王”几乎被群嘲到体无完肤……

  事实上,《如懿传》从筹拍至今就一直与“不如意”相随,各种争议、是非一直将之牢牢钉在风口浪尖。几度上星未果,终以网剧面貌出现,《如懿传》播出尘埃落定后,抛开各种干扰因素与外界杂音,究竟该如何看清其真实面貌?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汪俊。

  汪俊导演曾因《苍穹之昴》收获无数美誉,对清宫剧的理解深度和审美自信一直都在,因此聊起新作《如懿传》,即便有汹涌的舆情,他依旧从容表达,既能主动“背锅”,遗憾也毫不掩饰。例如,前三集最被诟病,他说是自己临近杀青加的戏,周迅拧巴的少女感和浮肿的脸,都源于他错误的选择了演员疲劳到近乎崩溃的时间段;说到花大力精心拍摄的大场面:丧仪、登基、围猎、南巡,用了无数广角、航拍,现在台播变网播,大部分观众用手机是看不出效果的。汪俊调侃称:“那天我家阿姨在用手机刷,我瞥了一眼,就是黑压压的一坨”。他一脸苦笑地走开了。

  《如懿传》缘起于西湖边乾隆继后断发的故事。《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一位皇后,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名字画像,这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留白,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对这样一个合理虚构的如懿人生,导演汪俊特别提出“戏说正拍”:故事是虚拟的,但一定要拍得真实,写实是《如懿传》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希望有一些诗意的体现。

  大部分观众习惯了古装宫斗剧迅速“开撕”的节奏,期待着主人公外挂全开的“爽”,但《如懿传》却另辟蹊径。拉拉杂杂的后宫日常,嫔妃们在一起家长里短,如懿和海兰一起喝茶、绣花。汪俊很喜欢那种平淡真实,有烟火气的后宫日常,“它的前期就是一部后宫浮世绘”。而喜欢的观众也愿意代入其中,“不忍1.5倍速拖进度条”。汪俊坚信,当观众相信了后宫这个规定情景,相信了这个大环境里的生活和日常,后宫真“掐”起来的时候,才更震撼更有真实感。

  汪俊直言,从戏剧张力来看,宫斗的撕裂显然更有看头,但这些年国产剧翻来覆去地拍相同的戏码,他希望在传统的后宫戏里拍出新意,而《如懿传》的故事里夹杂着对封建帝王婚姻的控诉,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甄嬛传》整体还是架构在后宫嫔妃的争斗和上位上,最终也是一个主角胜利的大女主戏。《如懿传》整体上的基调就是一个悲剧,它是以爱情为主,相对文艺一些。”

  对话

  周迅“浮肿的脸”就是累的

  北青报:如今口碑“回甘”,有人说《如懿传》被前三集“坑了”,您怎么看?

  汪俊:前三集的戏是后加的。原作的开篇是雍正驾崩,而当时,乾隆和如懿已经成婚6年。在剧中,完全按照原作的时间节点创作我觉得别扭。我是相对严谨的科班出身,希望让人物关系有一个前史,有一个心理的依据。我们不一定从青梅竹马开始,但如果一上来就是皇后跟如懿不对付,观众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想通过选秀等情节交代前史。

  但是加的这些戏到底怎么拍,我一直在犹豫,导致前三集直到最后快杀青才拍。而剧组当时已经连续拍摄九个月,周迅的脸出现浮肿,其实就是累的。在我们拍摄的九个月里,她几乎就休息了三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沉浸在戏里,白天拍戏,晚上背词,长期睡眠时间不足。她有时候晚上回去背剧本泡着脚就睡着了。在坝上拍摄的时候,一天能拍十七八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她也不吱声,我觉得她挺“好欺负”的。通常一个戏的周期是拍三个月,这个戏拍了九个月,相当于连着拍三个戏,所以从创作的规律上来讲,是有点不太科学的,最后基本上能到现场就已经不错了,还要拍最年轻、最有朝气的那些戏,确实是在安排上有一些失误。

  北青报:周迅这次的表演,目前观众非常认可,可谓“零差评”。但是出现一个问题,有人觉得周迅的表演和其他演员其实有一个层次上的差距,或者说是电影演法和电视剧演法的区别。周迅在《如懿传》中,明显是她自己独角戏爆发点更强,在群戏中反而会显得游离, 这种差异您如何看待?

  汪俊:说周迅是电影表演,其实我跟她合作的时候她就是电视剧演员,后来她电影拍得更多,表演更内敛,更生活化,或者说是以少胜多的表演。我倒觉得拍的过程没有感觉她跟大家不一样,有区别也是她个人的风格。她有时候是反向处理的。比如有的戏可能要大悲一点,她反而含着演,她可能觉得我这时候不一定非要哭,为什么要哭呢,她表演就是脱俗,不按常规走。

  但是我觉得很多地方,比如阿箬对她陷害的那场戏,电影化的表演,包括镜头的运用,电视剧慢慢就应该这样拍。电视剧要发展,要往前走,要有新的电视剧的语汇,镜头的语汇,可能更向电影靠拢一些吧。《如懿传》表演上的尝试会给现在的电视剧表演提供一点借鉴。

  我之前没有看过《还珠格格》,为拍《如懿传》我看了看。那时候表演是那个时代特定的,都这么演,后面大家都慢慢在淡——我觉得淡是进步。

  霍建华打碎自己,再重新塑造

  北青报:男主角选霍建华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的评论一方面觉得这个乾隆有点弱,一方面又觉得他在周迅的神发挥面前能够没有违和感,已经及格了。您如何看待霍建华的表现?

  汪俊:霍建华有很大的改变,尤其跟他之前的偶像剧比。他现在表现得越来越有质感了。前面感觉还有些怯生生的,有一些不自信,这些东西恰恰跟新帝登基是契合的。他很难左右逢源,很难控制前朝后宫,不自信和犹豫是对的。到了他后半部分会非常好。他演中老年的时候,把乾隆的猜忌,有点小肚鸡肠,有点霸道,拿捏得很好。

  霍建华其实是很困难的,他打碎原来的自己再重新塑造,甚至表演方法上。在现场我们经常聊,我说你给我演出一些下意识,演出一些生活的毛边,要小细节,我不要“大转盘”,给他设计很多琐碎的东西,让他把皮相的东西尽量去掉。乾隆这个人物,毕竟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演得再好,前面已经有一个了,多少也要摆脱那个影响再来。对他的戏一定要有耐心,后面非常好。

  如懿,一位Loser的精神逆袭

  北青报:《如懿传》是“断发”结局,并不符合通常大团圆或者主人公大获全胜的观众预期,主创如何处理这样的设定让观众容易接受?

  汪俊:如果仅仅是男女情感上的撕裂,反而会让这个戏主题的厚度和历史感显得单薄,其实后来“断发”的行为不仅仅是情感的,还关系到社稷和整个前朝后宫。如懿考虑了很多,但是我不能剧透,真的不完全是从儿女情长的角度。因为到了江南以后,乾隆有一些风流事,百姓也有一些议论,真是出于江山社稷的考虑,如懿进言不行,那我就拒绝你,看到后面真的挺震撼的,如懿真有国母那种宽阔的胸怀。我相信大家会为她断发而叫好。

  北青报:清宫剧是最受欢迎的古装剧题材,作品频出,您认为《如懿传》跟其他清宫戏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汪俊: 可能在于女主角的人设上不一样。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宫廷剧,尤其后宫为主的戏,大部分都是女主从逆境到最后一路开山打怪,逆袭成功,站在了胜利者的顶峰之类的套路。《如懿传》恰恰相反,如懿跟之前所有的后宫戏的女主角都不一样,她可能赢得了皇后的位置,也曾经赢得过皇帝的心,最后她失败了。我们从故事情节上来讲,没有像其他的女主角站立在了最后胜利的顶峰上,结局几乎要废后,跟皇帝的情感也分崩离析,连独立的碑陵都没有进入。

  从后宫题材来讲,她是个loser(失败者)。实际上我觉得如懿更了不起,她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逆袭,她到最后是拒绝紫禁城的。她在死之前,把所有跟紫禁城、跟皇上有关系的东西全部毁掉了。她是一个自由的灵魂,她要的是她自己内心的解放。她真正获得了自由,她用死来解脱。我觉得这个可能更高级,或者说更文学,美学的含量更高。

  如果这戏成功了,真的会给后宫剧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范本。就是我对女主的人设是这样的,我们也仍然让广大观众喜欢看。虽然跟常规类型的古装宫廷戏是不一样的,这个探索非常珍贵。《如懿传》整个播出了以后,有很好的口碑,我觉得挺欣慰的。我们起码开创了一个不一样的后宫戏,甚至商业戏的模式会有一个新的品种出来,就是我们女主角是这样的,可能意义蛮大的。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