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杜甫晚年触景生情,回忆起童年时光而酣畅淋漓写下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在英国BBC四台近日播出的纪录片《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中,罕见地由英国著名男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用英语朗诵。曾主持制作高口碑纪录片《中国故事》的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背着双肩包,步行于中国的山水之间,带领观众走近了这位东方人人皆知、西方却鲜有了解的诗圣。
穿越3000余年的历史,早于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艺术。为便于观众了解,伍德将杜甫比作莎士比亚和但丁,但他同时也敏锐地指出,没有任何一位西方诗人能与杜甫之于中国的地位所比拟,因为他的灵魂和作品是如此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要了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重踩他脚下的泥土是最合适的方式。伍德的第一站便是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义。杜甫幼年丧母,由姑妈一手带大,14岁开始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诗歌才华,为国效力的梦想也早早根植在少年心中,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要想有所作为,长安是必去之地。然而,杜甫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官场之路也并不顺遂,但在长安期间,他结识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伙伴——李白。“在杜甫心中,李白是他的师长,李白对他叙事艺术细节的影响非常明显。”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曾祥波这样谈道。即使两人在短暂的相识之后再无见面,但李白对于自然的钟情无形间影响着杜甫此后的创作。“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的诞生正是二人至情相知的最佳印证。
四川成都、湖南长沙,因为当时的战局,杜甫被迫携全家开始了此后延续一生的辗转之路,地域与心境的变迁也如实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杜甫不再是那个豪迈的贵族诗人,而成为了无数个在困难中挣扎的老百姓,他的诗歌由此变得更为现实。”中南大学教授杨雨表示。在蜀中的草屋中、在湖南的群山峻岭里,诗人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对于家乡的眷恋,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凝结在字里行间。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的诗歌部分请来了当今最佳莎士比亚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进行朗诵,他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包括《壮游》《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江南逢李龟年》在内的等多首杜甫经典诗作。尽管译诗难免存在过于直白之嫌,但在老戏骨低沉的声音和深邃的眼眸中,诗人的愤懑与无奈恰能体现三分。
“杜甫的作品定义了诗歌的审美标准。他拥有敏感的思维,能读到这样的作品,是一种幸运。”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欧文在片中这样表示。诗人生活的时代早已离我们相去甚远,但终年熙攘的杜甫草堂、张嘴就能背诵经典名句的孩童、搭配古琴演唱杜诗的大学诗社都昭示着这份深沉和执着从未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