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切割“黑历史”的好莱坞,在逃避什么

2020-06-24 08:26:40来源:文汇报编辑:梁庆

  好莱坞的历史不会因为被切割而获得 “纯洁性”,恰恰是污点的存在展开了被遮蔽的角落。无论是回溯电影史大量存在的盲区,还是面向电影制作开放的未来,对好莱坞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主导的叙事和作品之外,找到属于其他族裔的新的表达。

  HBO临时下架《乱世佳人》,打算增补“与种族歧视有关的背景内容”后重新上架。HBO此举,是资本在大环境中趋利避害的投机之举,还是主事者发自内心的忏悔,众说纷纭。《乱世佳人》成众矢之的,有树大招风的原因——它自1939年首映后,长达34年占据美国电影票房榜首,直到1973年,它的纪录才被《驱魔人》打破。但把攻击的矛头仅对准《乱世佳人》,一刀切式的抵制,有避重就轻之嫌,迫不及待地切割“黑历史”,这是逃避而非面对。要知道,《乱世佳人》只是好莱坞讳莫如深的“传统”里一个环节而已。

  美国历史上,南方的白人是南北战争的输家,但好莱坞的历史恰恰是站在这群输家的立场、以输家的视野写就。南方奴隶主的主观视角和价值认同,承受苦难的白人富家女孩,对覆灭的 “老南方的感怀”……所有这些元素都不是《乱世佳人》的原创,它只是规矩地继承了美国史诗片传统。所以,定义《乱世佳人》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既要追溯它的血缘,也不能离开它诞生的大环境。

  《乱世佳人》上映的1939年,二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美国仍置身事外,好莱坞沉浸于太平盛世破灭前的童话泡泡里。这一年,好莱坞推出了三部势均力敌的作品,《乱世佳人》是其一,另两部是《妮诺契卡》和《绿野仙踪》,三部都以年轻女孩的成长为主线,围绕着同一个主题:逃避现实会有出路么?

  嘉宝在《妮诺契卡》里扮演了一个被花花世界腐化了的女情报员,她最经典的台词是这句:“战争会把我们吞没,炸弹会把世界夷为平地,文明将被摧毁。但是,不是现在,等等,干嘛那么着急,让我们快乐一点,给我们一点时间。”这句台词流露了好莱坞的天真,它沉浸于富饶、精致的高光时刻,太欢乐了。《绿野仙踪》的多萝西从奥兹国的花花世界回归田纳西乡间,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自己的家那样美好”——这是美国传统价值观念里最坚实的核心。

  《乱世佳人》就出现在这样乐天又保守的社会氛围里。相对于《妮诺契卡》和《绿野仙踪》的童话感,《乱世佳人》至少诚实地呈现了部分现实的尖锐属性,电影对斯嘉丽并不宽容,没有刻意地煽动观众去同情她,而是不留情地揭示她的自私冷漠,她承受了苦难,克服了不幸,但她的苦难和不幸很大程度是她自造的。《乱世佳人》没有创造任何新的叙事或拍摄技巧,它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好莱坞一流团队用顶级配置,制造了卓越丰富的视听,带来一个鲜明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战争的前因后果被搁置,观众被壮丽场面和恢弘音响裹挟着,陪伴斯嘉丽经历家国和爱情的破碎,获取高昂激荡的内心体验。电影里的灵魂画面是斯嘉丽沐浴残阳眺望家园的背影,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救赎感的场面,一个女人失去家庭和爱情以后,她内心仍跳动着某种永恒的火苗——这种永恒,是根植于逝去时光的梦想,是毫无自省意识的怀旧,追忆的好时光是视奴隶为理所当然的旧时光。

  《乱世佳人》里扮演黑妈妈的海蒂·麦克丹尼尔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成为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获奖的黑人演员。这看起来是时代进了一大步,但在颁奖现场,麦克丹尼尔不被允许和白人演员们同席。用似是而非的“进步”遮掩根深蒂固的保守,这是好莱坞真正冒犯少数族裔的地方。《乱世佳人》在它上映时,被认为“积极改善电影中黑人的形象”,因为片中的黑妈妈勤恳、热心,她任劳任怨地承担大家族里养育孩子的担子,他们是事实上的庇护者,也被主人家视为“家人”。避谈奴隶制的原罪以及历史遗留的结构性矛盾,把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症结归结到“白人是好雇主还是坏雇主”,并且给看客留下“黑人都在当仆人”的刻板印象——《乱世佳人》的这条息事宁人的叙事策略,甚至延续到2011年的《相助》里。

  对电影的评价,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野都是必要的,时至今日,《乱世佳人》这样的电影不可避免地会冒犯一部分观众。要求观众“唯艺术”地接受影片的修辞,是不道德的,但按照今天的标准去修改、抵制它们,就更荒唐。

  好莱坞的历史不会因为被切割而获得“纯洁性”,恰恰是污点的存在展开了被遮蔽的角落。无论是回溯电影史大量存在的盲区,还是面向电影制作开放的未来,对好莱坞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主导的叙事和作品之外,找到属于其他族裔的新的表达。(记者 柳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