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首《红梅赞》 惜别“永远的江姐”于蓝

2020-06-29 08:27:13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编辑:梁庆

  疫情期间,丧事从简

  6月28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于蓝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称: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于6月27日21点07分去世,享年99岁。

  讣告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于蓝同志,2020年6月27日21点0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疫情期间,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记者致电中影集团于蓝同志治丧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正在登记各界送来的挽联,但不接收送花圈。后续是否会有悼念活动,将和于蓝老师家属田壮壮商量后对外公布。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追忆

  刚过完99岁生日

  从不把自己当明星

  电影导演江平前些天撰文表示,6月3日是于蓝的生日,因为疫情未能像往年那样前去探望,“从我2002年调到北京工作起,这些年,老太太的生日……基本上都是大伙儿围在一起,切个蛋糕,吃碗面,唱首歌。这些年,那首歌一直不变,那就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没想到,今天却传来一个噩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写道:“妈妈走了,现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独立、赤裸、清明且处于当下,你以前从未经历过现在体验的这一切,这即是佛。”他还表示,“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我想独自安静几天。”

  早在2014年4月,经过记者的多次约访,于蓝在北京的家里接受了记者的探访。当时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她仍精神矍铄,每天画画练字,文艺兴致甚浓,记者临走时她甚至坚持扶着轮椅相送。虽然儿子田壮壮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但是于蓝并没有在晚年生活中麻烦儿子。她说,她和田壮壮虽然不经常见面,但母子之间的感情一点没有淡化。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说,“一部电影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体验生活要从内心出发。”

  她的亲人

  田壮壮的母亲

  李雪健的大姑

  人们提到于蓝,可能首先想到她早年出演的江姐形象。但是对于于蓝的家人,可能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说起她的丈夫田方,可能没有几个年轻人知晓,但是说起她的儿子田壮壮,可能大家都会惊叹:原来著名导演田壮壮出自电影世家。

  其实,于蓝的丈夫田方也是一名演员,曾经拍摄了《飞絮》《方云英》《生机》《小女伶》等影片。1940年冬,于蓝和田方在延安结婚。于蓝回忆,婚后田方对她很好,“有时我耍小孩子脾气,他也总是让着我。我们有两个儿子:田新新和田壮壮,我觉得我很幸福。”遗憾的是,1974年,63岁的田方病逝。

  儿子田壮壮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于蓝直言,田壮壮的早期作品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她非常喜欢,“他们第五代导演创作的视角我很喜欢很认同。”于蓝表示,她和田壮壮虽然不经常见面,但母子之间的感情一点没有淡化。

  中国电影家协会曾为于蓝举办过一场从艺75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李雪健上台发言。李雪健一上台就喊了于蓝一声“大姑”,原来,于蓝是李雪健妻子于海丹的姑姑。说起李雪健,于蓝说:“李雪健也非常不容易,他非常朴实,有内秀,别看他的字没练多久,写出来像样,我练了好几年也不如他。”

  她的辉煌

  周总理夸她演了一个好妈妈

  在于蓝老师家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厅里,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握着于蓝的手,她一头短发,穿着干净利索,笑容灿烂,让人一下想起银幕上的江姐。

  这张珍贵的照片也记录着于蓝的辉煌过去。如果可以用声音表达心中对江姐的怀念,一首《红梅赞》足矣,如果在头脑中寻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于蓝。她在《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几十年来几乎没人可以超越,她几乎成了江姐的代名词。

  这幅照片拍摄于1961年,那次周恩来总理在开会期间和电影艺术工作者一起游赏香山,周总理还赞扬了于蓝在《革命家庭》里扮演的母亲形象,他对记者们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

  于蓝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其代表作有《翠岗红旗》(向五儿)、《龙须沟》(程娘子)、《烈火中永生》(江姐)、《革命家庭》(周莲)等。据于蓝回忆,有一次,周总理请不少文艺工作者吃叫花鸡,“他就像父亲一样,一点也不客气。该批评就批评,该鼓励就鼓励,总理夫妇对我没得说,很多文艺工作者和他们都有有趣的故事,他们非常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

  她的遗憾

  搞儿童电影

  忽略了魔幻片

  1981年6月,于蓝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厂长。

  说起自己当厂长的经历,于蓝曾笑言,她60岁才开始当厂长,“我之前没做过领导工作,我那时就想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把大家的工作都安排好。”于蓝曾表示,儿影厂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一些拍摄设备都是向厂家打欠条赊账借来的。80岁时,于蓝才从儿影厂正式退休。于蓝说,她最满意的一部儿童电影是《豆蔻年华》。退休后于蓝还是经常参加与儿童电影相关的活动,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当和记者谈到当时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时,于蓝直言,目前儿童电影导演非常少,“原来我搞儿童电影有个缺陷就是拍励志电影比较多,忽略了魔幻片,比如美国的《小鬼当家》,都多少集了,还有《哈利·波特》系列,魔幻片很有发展前途,这个事业能干下去。”

  她的感慨

  《烈火中永生》没演好不敢看

  作为老一代艺术家,于蓝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圈前辈,当记者请于蓝为当下娱乐圈的女明星提一些建议时,她显得十分谦虚,“这方面不能建议,是她们的喜好,反正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好,都穿得露胳膊露后背露大腿,也不见得都好看。”在女演员方面,于蓝表示,自己和宋春丽很熟,“其他人我都认不准了。宋春丽演农村妇女城市妇女都非常好。”

  再回头看自己扮演的角色,于蓝说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过去总觉得自己在《烈火中永生》中没演好,“我不敢看,大家老管我叫江姐我不好意思,江姐走了我似乎成了她了,我挺不好意思的。我很奇怪,我还是生活在过去的年代里,比如在感情和爱好上。”

  于蓝曾说,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明星,“我就是文艺工作者,我的出身就是文艺工作者,有时候会有人找我签名,开会的时候也会,我有点不忍心拒绝别人,有一次开会我提出来,最好别签字,要影响开会,再就是不知道说什么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追怀

  著名作家、当代戏剧家魏明伦

  多年好友,为她写过《于蓝寿铭》

  记者联系上了著名作家、当代戏剧家魏明伦,他表示,于蓝99岁去世,属于正常老去,是喜丧,“前阵子好像是她的儿子田壮壮在医院守护着她,因为在这个疫情(背景)下,于蓝有些直系亲属也不好到医院去守着。”魏明伦告诉记者。

  2018年六月底,魏明伦曾到于蓝家中叙旧,“我跟她是多年好友。”有一届中国电影童牛奖在自贡举行,那天,恰好是于蓝的生日,“我给她写了一个碑文:‘红岩江竹筠,银幕江雪琴。此江姐,彼江姐,观众难分彼此。好一株黑狱红梅……头白矣!童心未泯,舐犊情深。晚霞影里,水银灯下。婆婆指挥,娃娃合唱。无腔短笛,有味儿歌。催小草青青,映老天蓝蓝———青出于蓝胜于蓝!’她很高兴。”魏明伦说,“如果我要给她挽联,那就以这个碑文来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曾琦

  追思

  王晓棠、陈数以及影迷网上悼念

  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悼文称:电影家于蓝,2020年6月27日,逝于一个最特殊的仲夏。一如她1938年奔赴延安时,举国万众一心抗敌,夺取胜利的峥嵘岁月。于蓝作为演员,创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亿万观众热爱她;于蓝作为事业家,是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呕心沥血作出突出业绩,亿万孩子受益于她。于蓝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是我敬重的前辈。于蓝是“最美奋斗者”,是中国电影界的骄傲。

  演员陈数微博回忆起自己和于蓝以及“江姐”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许多观众心里,您就是江姐的代名词。于蓝老师,您和江姐一样永生!”

  四川峨眉电影院线董事长申书凤说,“她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缔造者,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的领军人物,她一生致力于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她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江姐,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偶像和共同记忆。她始终坚持并毕其一生为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与发展鼓与呼。”

  不少于蓝老师的影迷也在网络发文悼念她,网友捷鸣君_jmj表示:“童年时我喜欢看父辈留下来的连环画,有一天无意中看到《烈火中永生》,对里面的江姐记忆很深,于蓝奶奶走好,田壮壮导演节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