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四大名著B站播放量破亿 "弹"典剧新人气

2020-08-25 15:50:03来源:文汇报编辑:邓强

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在一代代国人心目中是经典中的经典,地位不可逾越。而时下,90后、00后乃至10后也开始追这些经典剧了——在B站上追。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当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对着王朗掷地有声地喊出这句话时,网友们瞬间热血沸腾。五颜六色留言组成的弹幕墙,盖满了整个屏幕,齐刷刷地为诸葛亮应援。B站上线央视版四大名著至今,播放量已破亿,其中《三国演义》更以4675.1万播放量排在首位,弹幕量突破188万。其实,不仅仅是四大名著,近年来,包括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以及综艺《国家宝藏》等多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登陆”B站后,与年轻人在弹幕中相遇,收获如潮好评。

一批弘扬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搭车”全新的社交媒体后人气暴涨,弹幕是否扮演着催化剂的功能,个中奥妙究竟何在?有学者指出,具有及时性、重参与、强反馈等特点的弹幕,符合网络时代的交流语境,满足让年轻人在“玩”中长知识的需求。

一个更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四大名著在“登陆”B站后,追剧的“江湖”出现新变化:普通观众群与学术研究群开始“破圈”相融。

年轻人拿着放大镜在B站“考古”,老剧“看”出新花样

相比于普通的打开电视追剧,在B站看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电视剧,体验有何不同?

在B站打开《三国演义》,在“桃园三结义”一集中,关羽发表高论表达忠心,文化水平不高的张飞也很激动,数次重复“俺也一样”。此刻,弹幕刷出满屏满屏的“俺也一样”,充满喜剧效果,令人喷饭,这也成了观众“打卡”此剧的名场面。而在《红楼梦》中,看到贾母问黛玉都念过什么书,网友也是代入感满满,发送了满屏的专业课书名……

“一边发弹幕,一边看经典,还能经常从弹幕里发现网友们的妙言妙语,就像在参与一个千万人的大项目,实在有趣!”今年读研一的小陶在B站上追《红楼梦》,虽然刷这部经典好多回了,但她直言,这一次追剧体验很不一样,“隔空看剧,感觉遇到了好多的知己。”

对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而言,B站和弹幕的吸引力不止于社交,更在于能够在“玩”中长知识。

打开86版《西游记》,地理爱好者在观剧时化身侦探,为取景地究竟是云冈石窟还是敦煌,一座塔究竟是应县木塔抑或是大雁塔争论不休,在弹幕中打出各种资料,据理力争。拿蒸笼蒸唐僧,到底是上面先熟还是下面先熟?这是剧中小钻风的疑惑,也是弹幕里不少观众好奇的问题。于是便有自媒体博主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动手实验,解疑答惑。

记者发现,以央视版四大名著为同心圆,不少用户衍生美妆、服饰、地理、历史等各类周边视频。有人不禁感慨,这届年轻人是拿着放大镜在B站“考古”经典。

据B站官方介绍,18-35岁用户占比近八成。过去几年,包含民乐、舞蹈、华服等与传统文化、国风相关兴趣圈层覆盖人群在B站的增长达到了20倍。

经典在B站擦出火花,这也引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高凯博士的注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经典也会积灰。”高凯认为,这种“破圈”现象本身就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为经典在新时代的传承提供了有益参考。借助新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经典重回年轻人的世界,得到了更多关注;另一方面,经典在不断被解读、阐释的过程中历久弥新。”

在B站做学术,一以贯之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央视版《红楼梦》上线B站后,小陶发现,越来越多的“红迷”开始聚集在B站上。比如,在B站木鱼微剧场所做的解说“红楼”系列,单篇最高有88.7万播放量,整系列播放量高达189.6万。在《红楼梦》评论区,讨论学术问题的观众也不少,有人连参考文献都清晰列出。细读评论,既有人对晴雯和黛玉之关联发表高见,也有网友对程甲本和程乙本进行科普。

正如很多学者所观察到的,在社交媒体平台追剧,无形中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研究路径。比如,有些弹幕不只是“玩梗”“调侃”,也是一种学术的风趣表达。先撇开学术含量,这种全新的学术研究方式也内含着问题导向——从剧中提炼出学术问题,加以研究,这未尝不是一种年轻人治学的“破圈”之道。

“一般来说,学术研究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经常和坐冷板凳的精神画等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吕志峰的看法是,时代在变,年轻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方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做学术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进行,背后一以贯之的是一代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忱。”

当然,并非人人都“看好”那些围绕经典剧的弹幕。有人质疑,很多弹幕中充斥着娱乐化、浅薄化的解读,可能会消解经典作品的严肃性,“喧嚣过后,只剩一地鸡毛,原著中的精髓和美,也在娱乐至死的精神中被稀释了。”故此,也有网友发出“关弹幕,保智商”的呼吁。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史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寓学于乐的方式,年轻人对经典进行解构甚至二次加工,在不经意间点燃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哪怕只是拾起其中的一角,效果也相当可观。“这种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经典新的活力。”

无需多言,电视剧制作再精良,即便经典如央视版四大名著,也不能和原著画等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张金耀建议,对于真正热爱红学、有志于做学术研究的观众而言,想要真正吃透经典,仍需回到经典文本本身。见习记者 吴金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