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强强联手

2021-07-11 16:27: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童童

四川在线记者 吴平

遇水化泥,土遗址保护是世界难题。作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典型代表,金沙遗址如何加强保护,怎样让数以吨计的象牙重见天日?

7月11日上午,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广汉举行。合作重点集中在土遗址本体保护修复、数字化建设、文化遗产地监测、学术研究与文化展示等方面。

签约现场

遇水化泥 土遗址保护的世界难题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介绍,土遗址,是指以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人类历史上因为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土遗址在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中不仅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包含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的重要证据,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

从形态上,土遗址分为地上土遗址,比如长城、平遥古城等,以及地下土遗址,比如各处陵墓、兵马俑的土坑等。而从保存环境看,土遗址分为干燥环境中的土遗址,比如位于甘肃的楼兰古城,以及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比如位于成都平原的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

金沙遗址的祭祀区,历史上曾是古蜀金沙先民举行滨河祭祀的地方。在延续数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将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无价珍宝掩埋于河边湿地。如今,修建于金沙遗址原址之上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将遗址祭祀区原状保留,向游客呈现这一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古河道横亘于祭祀坑腹地,数以吨计的象牙仍然掩埋于其间,等待再度重见天日。因此,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不仅是绝大部分珍贵文物的出土地,也是我们今后继续解答古蜀之谜的谜底所在。

金沙遗迹馆

然而,大气环境中相对湿度、光照和紫外强度变化、以及遗址土壤中的含水率和可溶盐种类含量等都可能会对其造成侵蚀破坏。尤其是成都平原湿润的气候和穿流而过的城市河流以及不时剧烈变化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金沙遗址祭祀区造成极大威胁,对它的保护也成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长期课题。

遗迹馆内的监测设备

强强联手 共克土遗址保护利用难关

作为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在我国率先开展土遗址保护理论、加固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

2021年1月,由敦煌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与保护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旨在研究湿度、温度、光照等多重物理因素叠加对土遗址的影响。

该项目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之一。作为潮湿环境下综合保护技术示范基地,金沙遗址博物馆本次以土遗址保护的前沿阵地——祭祀区为对象,以协作单位的身份,参与项目子课题“土遗址综合保护措施协同作用机制研究与示范”,为本次签约奠定实践基础。两个资深土遗址保护单位强强联手,其研究成果必将全面提升我国土遗址保护的整体水平。

聚焦难点  开展人才交流培养

此次协议中约定,双方将以金沙遗址祭祀核心保护区保护修缮等项目为契入点,联合开展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专项研究,就其中的技术难题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提升双方学术水平,推进若干相关重大学术问题的解决。

同时,金沙与敦煌还将发挥双方各自在科研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优势,互派专业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联合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学术报告或讲座,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双方人才培养。九色鹿与太阳神鸟的携手,必然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谱写一幅生动雀跃的全新图景。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