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下周将首演

2021-07-12 21:58: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摄影报道

当下庆祝建党百年的热潮还在继续,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7月12日上午在成都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大家在首次联排中,继续感受着革命年代的浪漫情怀,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杜甫诗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期间,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直面生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四川省曲艺院以此为灵感,选取两万余名四川男儿在入朝抗美期间与家人来往的书信内容,推出了讲述四川男儿在异国他乡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这部剧将于7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新声剧场首演。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也是继《山高水长》后,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对“曲艺音乐剧”这一综合性舞台艺术的再次探索。

烽火年代一封家书

2万余名四川男儿寄情故乡

“总体来看今天第一次联排,大家状态还比较满意,后期加上舞台,不少细节上还要调整和打磨。”该剧导演杨佳音说道,“四川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与到这部剧的创排中义不容辞。”联排现场,青年演员们穿着黑衣对戏,唱到感人之处,有幕后工作人员垂泪,纷纷掏出纸巾。

“百年间,每每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川人都从未缺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川牺牲烈士21051人,两万余名四川男儿与故乡的书信来往,或散落在各地纪念馆,或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它们才是最悲壮的精神火种。”据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战争中的家书有温度,有细节,有平实的叙述与问候,最能体现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情感。而曲艺艺术的特点正是以小见大,以朴素的细节传递动人的力量,“讲述战场与故乡之间的铁骨柔情,表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生命追问,歌颂个人与家国之间的崇高精神是本次《成都家书》的创作初衷。”

在《成都家书》中,家书,是在长途奔袭的崇山峻岭间写下的情书,是在硝烟漫的生死战场上写下的血书,是年迈母亲寄往遥远战场的叮嘱,也是风华正茂的少女写给前线未婚夫的约定……在团队采风期间,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曾坦言:“不要叫我英雄,英雄们都没回来。”正是这样一句话打动了由知名编剧董玉方、北京人艺导演杨佳音、作曲家顾磊、副导演毛军豪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奠定了本剧“在史诗叙事中挖掘细腻情感,在英雄壮举中捕捉平凡故事,在血色浪漫中塑造生动人物”的创作基调。

曲艺音乐剧

打开“川味儿”浓郁的现代悦耳体验

首次联排现场,四川盘子、清音、金钱板、扬琴等传统曲艺元素,搭配着幽默的四川方言,融入在剧情中,增加了剧目的可看性和可听性。主创们透露,作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对曲艺音乐剧的再次探索,《成都家书》的总体音乐将更加现代,更符合当代的审美脉络。

“相比《山高水长》单纯对四川曲艺的移植改编,《成都家书》的音乐更加抽象化,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据本剧音乐创作负责人顾磊,前不久也参与到“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演出的音乐工作中,他透露在《成都家书》里,虽然不会单独出现某曲艺曲种的表演桥段,但几乎所有音乐都是以扬琴、清音等极具四川曲艺特色的艺术门类为旋律动机进行创作发挥。“以扬琴为例,它的旋律结构严密、仪式感强,对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而言,只要提炼其核心要素、典型语境、特征手法,围绕剧情需要即可进行创新运用。”顾磊还透露,为体现真实战争的宏大背景,本次音乐还加入了双管编制的交响乐团及歌队助唱,丰富的音乐色彩将多层次体现四川男儿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家书》在故事性上也力求挖掘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心态。剧中,有年轻战士因枪法较劲的情节,也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玩笑话,“当年参军赴朝的战士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希望能还原他们在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塑造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导演杨佳音认为,无论多么宏大的作品,对于现代观众而言,直击心灵并不是去欣赏沉重,嬉笑怒骂间照样能有打动你内心最深处的地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