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在京展出 李青稞:用艺术赓续红色传统 讲好红色故事

2021-07-15 17:19: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西风烈》

《西风烈》在京展出 李青稞:用艺术赓续红色传统 讲好红色故事

四川在线记者  边 钰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日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展览聚焦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以艺术之美再现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时代画卷描绘了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展出的经典红色作品中,就包含四川知名画家李青稞的代表作《西风烈》。7月1日,记者联系上李青稞,听她讲述如何用艺术赓续红色传统,用经典讲述党史故事。


李青稞

凛冽西风中腾起希望火苗

《西风烈》创作于1996年,是一幅经典的红色绘画作品。李青稞从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角度成功刻画了两位年轻女红军战士的形象。凛冽的西风中,她们偎靠在一起,抵御刺骨的寒风,簇拥着一团明亮的火光。画面语言简洁,寓意深刻,用寒风中战士的从容和火花来寓意于革命事业必将成功。

独特的构思和清新细腻的刻画,让这件作品颇受关注。继1996年获得四川省美展金奖、1997中国画坛百杰奖、1997首届全国人物画大展银奖(金奖空缺)后,2001年,这件作品又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编入《百年中国画作品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幅作品又赴京,亮相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整幅作品艺术内涵丰富。除人物外,大面积留白,通过人物的表情、形体和动作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来感染观众。李青稞回忆,创作灵感源于20余年前一次前往川北的采风。“当在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看到锈迹斑驳的马灯,脑海联想到提马灯的红军女战士点燃马灯的情节,这个画面一直在脑海里浮现。”回来后,李青稞着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毛泽东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诗句一直盘桓在她的脑海:“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她因此将作品取名为《西风烈》。

“破”“立”之间讲好红色故事

如何将红色故事用绘画笔触讲好?李青稞用两个关键字总结:“破”与“立”。

创作中,李青稞破除旧视角,摒弃传统直接再现长征行进场景的描绘手法,以女性视角,选取“女战士”点燃火光这一小切口,通过细腻的艺术处理手法,再现长征这样宏大的革命题材。

角度有了,如何让作品艺术性“立”起来?她以对细节的刻画和对环境氛围的把控,让平静的画面中涌动出温暖、坚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作品背后的深度与广度。在传统工笔画上,她巧妙运用中国壁画线条,勾勒人物形象,让画面的线条动起来;同时采用“骨法用笔”,在她看来,年轻的红军是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形象,其风骨风貌是展现精神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勾线要有骨力,形象要有刚劲,骨骼要突显气质。

时隔多年,如今再观这件作品,画面依然气韵生动。凛冽的西风拂起了女红军的秀发和衣衫,大面积灰蓝的冷色调里,一抹暖色火苗飘逸,即便身处艰难困苦,却仍饱含希望的情怀流露其中。正是靠着这种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李青稞通过动与静的结合,通过灵动的线条艺术化,展现了她对于造型的把控能力和对传统再创新的实践。

在李青稞看来,“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这要求我们在原有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之上,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歌颂。”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