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眼中的川剧长啥样?这群90后用艺术让川剧“焕青春”

2021-07-18 21:06: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当川剧遇上现代艺术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7月18日,“NO Gallery不设限定”艺术展在成都特想艺术空间展出。两位90后策展人集结10余位艺术家,用青春视角重审这一古老艺术。给熊猫画上川剧脸谱,用水墨漫画再现川剧经典剧目,让川剧脸谱和名作、名人结合,用链条重构川剧经典白蛇形像……60余组作品,涉及川剧老物品、涵盖油画、水墨漫画、石版画、装置、影像、陈设创新等多种内容,将对公众展出至8月31日。

“这是一群年轻人最纯粹的川剧探险经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们一起重新审视、关注这项艺术。”策展人左左介绍,展览将现代流行艺术与传统川剧融合,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赋予川剧新的体验感受。

给蒙娜丽莎戴上川剧的“脸谱”

走过长长的楼梯,一群精美的川剧头饰闯入眼帘。明艳动人的硬扎巾,造型精美的独独冠,牡丹纹饰的耳不闻、前低后高的状元头……它们或平躺于展示台,或悬空垂吊,周围也无任何隔离物,“这种无阻隔方式,能让观众近距离看到这些川剧头饰的细节,感受里面的韵味。”

这里,可以清晰看见耳不闻细致的纹饰,其图案花纹多用牡丹花纹,胎面填漆仿点翠效果,该盔帽使用痕迹明显,曾被民间川剧人反复修补;另一种造型别致的头帽独独冠又名“冠冠”,与紫金冠相似。在川剧中常用于权豪势要之家的青少年人。若用于神仙,需加风火翅;用于诸侯王,则加翎子……

展出的川剧老物件中,还有一件颇为珍贵的红蟒戏服,即使历经岁月,其颜色仍明艳亮丽。“我们从服装制作与刺绣、造型方式判定它或是晚清作品。可以看见其制作工艺以平针绣为主,配色与纹饰均有晚清蜀绣风格。”

红蟒

除了充满“旧”味的老物件,还有一系列冒着青春趣味的艺术形式被用进来,赋予川剧青春力量。比如,在《骄傲的川剧脸谱》这幅数字混合媒体画中,艺术家给全球最知名艺术品里的人物——蒙娜丽莎戴上了“骄傲的”川剧脸谱;并给其它著名艺术品里的人物分别带上另外创作的六张纯色川剧脸谱。黄渝文挂在墙面的“国画小品“诙谐有趣,用水墨漫画的形式将川剧经典剧目搬上画卷,画风充满了趣味性。秦婧娱的《戏·衍生》系列作品,笔墨跳跃,用抽象画,将川剧人曼妙的身姿勾勒于墙……

“这里面不少艺术家都是80后、90后,我们希望用不一样的视角,来呈现这门古老艺术的青春新态。”左左说。

用装置艺术表达川剧的“坚守” 

循着展厅往最里面走,一个用链条制作的装置作品《白蛇》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头戴女帅盔的花旦形象,在灯光的照耀下,于落寞中透出一股坚守的气息。这件作品由策展人左左和夏夏共同制作。“先用铁架铸出造型骨架,再用40余条铁链缠而出人形站姿状。”夏夏介绍,之所以用铁链为主要素材进⾏装置艺术,是为了隐喻看似平凡柔弱的川剧人对“⺠间艺术坚守”铁一般的坚韧。

《白蛇》

为何会选择以川剧为主题来做艺术展?两位年轻的90后策展人提到,这样的“冲动”源自于一部纪录片——2012年导演赵刚的《民间戏班》。该纪录片聚焦了民间川剧人的生存状态,里面川剧人的坚守、非遗文化的魅力都深深感染着她们。“期望年轻人能关注川剧,丢开对于川剧的刻板印象,重审这个生长于巴山蜀水间的文化瑰宝。”

左左回忆,在筹备展览过程中,她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寻找至今仍活跃在民间剧团的川剧人。

在一张名为《期盼·川剧》的照片里,照片聚焦了温江川剧社前会长罗凤鸣。片中,罗凤鸣抬头向上,眼中饱含希望和热爱。“这幅照片是今年她们在温江参加义演时拍摄的,当时她正在演《桂英打雁》的小兵。”在聊天中,左左了解到,罗凤鸣热爱川剧,自己组建了一个川剧民间艺术团,并参演一些角色。如今随着年龄增大,尽管她的嗓子已经唱不出高腔,她却没有离开,转而参演一些不需发声的配角,或是做一些幕后工作,继续坚守在她喜欢的领域。“当我们回望、关注川剧的过程中,它也提出一个新的命题,让年轻一代反思,随着时光流逝,当所有热潮退却,我们如何坚守初心,守护心中热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