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7月2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上,两张有关我省书画艺术的照片引起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一张是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一张是1982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会场照。
简单的两张照片,展示了新时期四川书画发展开启序章。
“四川画派”声名鹊起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从照片可以看出,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农民形象。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这件作品,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而鲜为人知的是,画中“父亲”人物形象的灵感源于罗中立下乡到四川大巴山看到的一位农民。
罗中立回忆,自己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时才32岁。1981年1月,《父亲》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随后轰动全国,受到整个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并被视为“乡土现实主义美术”的开篇之作。如今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级别的藏品。
像是为四川美术发展掀开新篇,而后,随着罗中立的《父亲》、高小华的《赶火车》、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四川艺术家作品的集体出现,加上之后的乡土写实绘画,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主流的“四川画派”开始在全国美术界声名鹊起。
“巴蜀书风”其来有自
在罗中立的绘画掀起画坛新风的时候,四川书法界也迎来一件大事。展览上,这张“198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的黑白照片,记录下书法人围坐讨论的情景。
这张看似平平无奇的照片,却记录着四川书法新风的到来。当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作了题为《书法艺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出贡献》的讲话。
他兴奋地说,在1981年中国书协成立一年来,已有不少省、自治区成立了书法协分会。也正是在同一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成立,四川书法人有了自己的组织。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回忆,到了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更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办公地点在省文联所在地红星路85号,后来搬到对街的燕鲁公所街25号。
四川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前辈的滋溉。二十世纪前半期,四川就已出现过一批书法名家,其中赵熙、颜楷、谢无量、郭沫若、刘孟伉更足以立为全国的书法名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则有余中英、刘东父、冯建吴、陈无垢等一批书法名家承前启后、薪火相传。而后,徐无闻、李半黎、何应辉、刘正成、刘云泉、谢季筠、刘奇晋、周永健、蒲宏湘、舒炯、张景岳、刘新德、戴跃、林峤、洪厚甜、何开鑫等优秀书法家,在全国形成影响。篆刻名家郭强,年轻一代的杨江帆、谢兴华、龚小膑、王堂兵、李在兵等则在全国展中卓有成绩。
戴跃说,如今,四川的书法发展依托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发展基础,形成强烈的地域特色——“巴蜀书风”。作为中国书法最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形式之一,“巴蜀书风”在南北兼收、碑帖交汇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