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平
近期,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赶在各大院线暑期档上映,同时引出观影和怀旧两个热潮,怀旧是因为,30多年前《焦裕禄》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给到人们深刻的感动,教育了一代党员干部。如今,同样的题材重新制作、上映,让当年的“50后”“60后”倍觉亲切。
“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中,有一张老《焦裕禄》的剧照,李雪健饰演的焦裕禄披着厚重的棉衣,站在昏黄的钨丝灯泡下颇为严肃而略有激动给同事们讲着什么,年代感极强的搪瓷茶杯颇为“抢戏”。
跟随这张剧照,来看一下新旧两版“焦裕禄”有哪些不同:
上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衣少女》《焦裕禄》《被告山杠爷》《鸦片战争》等300余部影片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类奖项80余次,其中《焦裕禄》在党员干部的教育方面尤为突出。
焦裕禄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丰富而有传奇色彩,电影《焦裕禄》截取的仅是他去兰考县赴任县委书记的其中一段经历。1962年,他眼见兰考县城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纷纷逃亡外地的饥民,下决心根治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害”,在多次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治理“三害”的方案。
遗憾的是,彼时焦裕禄的肝病已到晚期,没能看到他的方案在后面若干年结出的累累硕果……
时隔31年,峨影再次重拍焦裕禄,是以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录改编,通过家人的视角,以更加充满温情的镜头回顾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影片讲述的仍然是焦裕禄在兰考带领几十万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理“三害”直至牺牲的先进事迹。通过焦裕禄与群众、下属、家人等相处,尤其是他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克己奉公绝不徇私的细节,展现了一个“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的焦裕禄。
两版电影各有千秋,感兴趣的观众可以都搜来看一下,见贤思齐,寻找到自己奋斗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