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诗歌是我国起源最早、历史最久、作品最多、影响最广的重要文学门类。那么,如何以诗歌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于新时代呢?
8月16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学会今后的工作重心与方向,并发布了题为《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诗人的责任与使命》的倡议书。
中国诗歌学会原驻会副会长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欧阳江河,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石开、驻会副秘书长木汀、副秘书长符力等参加了本次工作会议,杨克会长通过视频联系方式全程与会。会议由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主持。
2020年初以来,诗歌创作和理论在重大事件面前不缺席,中国诗歌学会和各个诗歌报刊,均在第一时间组织诗人以各种形式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大批有质量、有温度和内涵的作品,并及时将这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国内外读者。
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参与,在给广大诗人提供最便捷最快速的传播渠道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作品水准良莠不齐,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一些作品的诟病,混淆了读者包括诗歌作者对诗歌的基本审美。
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导诗歌创作生产健康发展,中国诗歌学会召开会议,重点研究,积极讨论,并发布了题为《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诗人的责任与使命》的倡议书。
倡议书提出,诗人要自觉将诗歌写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感知投向国家、新时代、人民的怀抱,以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对火热的新时代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投入、深情地创作,书写下无愧于新时代的每一句诗行。
倡议书郑重要求每一位诗歌写作者,团结友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做无谓的争吵与内耗,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共同珍惜、维护好诗歌创作的生态环境,深入生活,贴近大地,树浩然正气,以高尚为美,以诗徳为品,以真善美爱为诗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取向,努力接续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倡议书强调,诗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诗学建设是一切诗歌创作和理论的目的。赓续和创新新时代诗学,是中国诗人解决新时代语境下的责任与使命的自觉行为。每一位诗歌批评家和研究学者,当以构建新时代诗歌创作正确导向和创作正气为经,以营造健康和提供正能的创作氛围为纬,扬正抑邪,为诗歌作者、作品望闻问切,为中国诗歌多出正气歌而努力。
中国诗歌学会成立于1994年5月9日,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首任会长是艾青和臧克家。创会以来,学会组织了大量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诗歌活动和学术活动,并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和项目。
2021年,中国诗歌学会开展了大量诗歌文化活动:以诗歌参与文化扶贫;以“致敬百年来·诵赞新征程”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曹灿杯”诵读才艺展演活动,讴歌中国共产党;以“中国诗歌艾青月”多维传播,引领诗人加入到书写爱党、爱国家、爱时代和人民的创作热潮中;以《艾青诗歌与时代精神圆桌会》,建设新时代诗学理论标准;以“诗教论坛及课程建设峰会”的主办,继承和弘扬诗教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