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守墓人”真实故事改编,这场音乐剧缅怀他的《两万个兄弟》

2021-08-25 23:59: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李太丈、何正德、罗云福、孟小山、吴华仁……”8月25日晚,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亮相“剧美天府——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大幕将启前,幕布上投影出一位位普通人的名字,他们是每位守墓人的“两万个兄弟”,也是红军。

通江真实故事改编 亮相剧美天府

“我们去通江采风时,就被一位位‘守墓人’深深打动。”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敖晓艺说道。原来,在2011年8月红军墓迁葬工作开启之前,剧中故事发生地四川通江县境内,有多达五十多处的红军无名烈士散葬墓。这些散葬墓少则几十座坟,多则几千座坟。红军离开通江以后,几代通江人自发为红军烈士守墓,“每一处墓园都整体保护良好,没有牛羊践踏的现象,哪座墓是红军墓,哪座墓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当地老百姓都能清楚的说出来”,这些无名红军墓分散在通江各村各镇,高山深谷,“四千余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壤,似乎用力一捏就会淌出血来”,“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每一个通江人都是守墓人”。

2011年8月后,随着红军墓迁葬工作的开启,通江全县境内绝大部分红军散葬墓被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以隆重的当地风俗仪式,依依不舍地迁葬至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现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之一,全国唯一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它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牺牲在通江有姓名的外省籍贯红军烈士218位。

正是这一个个数字背后真实的故事打动了主创团队,于是采风一年后,他们决定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5年,为讴歌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根脉,由四川省歌舞剧院与通江县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8月25日、26日在成都连演两场。

票房火爆 为党史学习提供鲜活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积极探索市场,自开票以来票房火爆,短短一周时间内即将全部售罄。来自教育、公务机关等群体纷纷“团购组队” ,成为他们学习党史的生动鲜活素材。

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一岁的通江娃何小狗子因追随红军而身受重伤,红军挽救了他的生命,也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何红生。后因红军紧急转移,何红生与这支队伍从此失散。没能追上红军的他,选择用一生的时间守护月光下、田垄旁的座座无名红军坟冢,直到生命的尽头……

该剧作为原创现实主义题材舞台作品,汇集了目前省内外优质专业的青年创作力量。该剧由国家二级编剧陈丽丽担任编剧,诗人、作词人董玉方担任联合编剧和作词,国家一级导演敖晓艺担任导演,王楚翔担任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申奥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刘志鹏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艺术形象设计师沈龙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四川锐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袁朝伟担任多媒体设计,该剧主演由四川省歌舞剧院音乐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科、管沙沙等担任。

“音乐上我们也加入了流行、交响等元素,在舞美上我们也采用了板画的机理,希望把这群普通人的故事告诉大家。”敖晓艺说道。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视角独特,在主旋律创作中坚持追寻文学性思考和表达,在讴歌崇高信仰和不忘初心的同时,也彰显出对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的个体关怀,该剧于7月已经在德阳演艺中心试演,当时便收获良好口碑。

    编辑推荐